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人物 > 今日人物 > 正文

没参过军的战士不是好驾驶员

2018-07-30 作者:张朝晖 来源:劳动午报

  李岩,北京人,34岁,2007年加入公交18路从事驾驶员工作;王远,四川人,32岁,2010年加入公交18路从事驾驶员工作。一在天之南,一在地之北,无论人在军旅,还是投身社会,光阴流转动摇不了军人信念,角色变换不减军人本色。

  他们都是陆军退伍军人,18路驾驶员,公交迷;都热衷驾驶工作,觉得开这么大的公交车气派得不得了。小时候,李岩总是追着爷爷带他坐在路边看汽车,一辆一辆的数着,一天一天的盼着,希望有一天自己也可以从事这份工作。王远职高的时候不顾家人反对,自己报考了驾驶专业,家人觉得这份工作辛苦,他却认为他从小的梦想终于要实现了。

  无私奉献永葆军人本色
  “我从集体中的一员变成了一员照顾一个集体”,部队的生活给了李岩责任心、意志力。王远觉得不给集体拖后腿、找麻烦就是部队生活带给他的最大收获。李岩认为驾驶员工作首要任务就是保障乘客和路人的出行安全,18路途经众多小区、医院、学校,他业余时间走访沿途路口,将安全隐患路口记录下来,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杜绝“行车盲区”方案,在车队之间广泛流传。他认为“清净”路口的隐患远大于“繁华”路口。繁华的地段机动车和行人都非常注意交通安全,而清净的路段就会有人放松安全意识,这就需要公交驾驶员打起百分百精神,为乘客提供出行保障。王远是18路替休的驾驶员,不论车队有什么困难,他总是那个未曾扬鞭自奋蹄的“老黄牛”。今年三月的大雪,他下班的时候已经是晚上11点多了,清理完车辆后车队临时通知第二天早班的驾驶员生病,无法正常接班,他给家里打电话报完平安后留在了车队,他担心晚上骑车不安全,万一自己再出事儿就真的给这个团结的集体添麻烦了。他们将这种优良作风带到了驾驶员的岗位中,并影响了18路全体驾驶员。

  用心服务争做“最美公交人”
  18路公交车途径北京老城区,18路驾驶员则凝聚了这些老北京人。乘客张阿姨家住在惠新东桥,她经常坐18路到燕丰商场买东西,她说她喜欢老式的售货台和国营的售货员,还有对老人特别照顾的18路驾驶员,这些都是她们这一辈人的记忆。王远经常碰见张阿姨坐他的车,就告诉她:“您从惠新东桥南坐596路到燕丰商场更快、更方便。18路太绕了。”张阿姨连连摆手,说:“不,我愿意等18路。你们驾驶员对每一位老人都跟亲人一样照顾。596路上下班的年轻人太多了,还得给我让座,怪不好意思的。”
 
  “李师傅,您帮我看看,我们这门怎么关不上了?”“小孙,咱调度室这门轴卡住了,你等我拿润滑油抹上点儿就好了。”“李师傅,你帮我弄下这水龙头,又漏水了”。“我看看。刘师傅,这管子老化了,咱换一个就行。”18路 场站属于老旧场站,场站设施折损严重,只要同事开口,李岩从没有拒绝过。在部队里,他做过营管员,从营房的大小设施到炊事班的灶台,没有他修不好的东西。工作之余,他在职工中成立了退伍军人小组,带领其他职工尽自己所能为这个他所热爱的队伍做贡献。他说,以前在部队的时候每当休假外出,看见别人有麻烦总是上去帮一把,时刻记住自己是一名军人;现在与人为善、为别人排忧解难的意识并没有退伍,时刻记住自己是一名公交驾驶员,做不出什么大成就,就在小事上给他人带来幸福感。


 
  李岩和王远,他们离开了不同的部队,却在18路这个团结的集体中相遇。脱下了绿色的军装,穿上蓝色的制服;放下了军械,拿起了方向盘;他们认为,给乘客带来出行平安,得到乘客的认可就是最大的成就。

  来源:客一分公司  张朝晖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