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人物 > 今日人物 > 正文

北京城建北方公司玉泉新城项目经理于文武:从抬手敬礼到指挥盖房

2016-02-25 作者:杨琳琳/文 闫强/摄 来源:


工作中的于文武(中)
  早上五点半,天刚蒙蒙亮,于文武便从床上爬起来了,穿戴整齐之后,迅速赶往工地现场……早起转一转工地已成了于文武雷打不动的习惯。也正是这个习惯,让于文武从一名建筑经验为零的经济民警到如今成为许多建筑科班高材生都无法担当的项目经理。
  于文武是北京城建北方公司玉泉新城项目经理。黝黑的皮肤,略显瘦弱的体形,是于文武给人的第一印象。但是瘦弱的身体里,却跳动着一颗坚定执着的心,他用汗水浇灌着自己的内心,也浇灌着自己前进的道路,完成了人生的华丽转身。
  信念坚定
  “拼命三郎”华丽转身
  于文武的老家在山东省莒县,当北京城建集团到村里招经济警察时,于文武没经家里同意便报了名。“我是老大,父母又都是农民,我必须要担负起养家糊口的责任。能到北京工作,学到很多知识,也是我走出农村的唯一选择。”于文武说。
  当时由于北京建筑工地偷盗、抢劫等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北京市便以企业为主体,面向全国招聘了一批经济警察。而于文武,就成了其中一名。
  1991年,于文武和200名同乡一起来到北京。他们每天在工地上抬手敬礼、看护施工现场,成了施工现场的保护神。
  那时的经济警察,训练全部军事化。在三个月的培训期里,于文武每天都要比别人多练几个小时,甚至有时为了一个动作,别人都睡下了,他仍踏着夜色在操场上练习。因此,他成了同乡口中的“拼命三郎”。如今,原先200人的经济警察中留下的仅有8个人,淘汰率达到96%,而于文武就是为数不多留下的人。
  当上经警后,许多老乡因受不了苦纷纷离开了,而执着于在外闯出一片天地的于文武,信念却非常坚定。每天除了看门就是转现场,他觉得自己必须得学点什么。于是,于文武没事儿就和老师傅们聊天。李学文师傅看到这个小伙子还挺上进,于是就对于文武说:“你小子别干经警了,跟着我学学给混凝土做试验吧。”自此于文武开始了自己的建筑启蒙课程,李学文成了于文武的伯乐。
  什么叫试块?怎么检测强度?如何振捣?……于文武边学边干。1995年,于文武到位于北京西站北侧的京门大厦项目负责试验工作。从这一年起,他正式开启了转型的大门。
  自学成才
  从门外汉到行家里手
  工作中,于文武已经掌握很多实践经验,可以独立做实验了;但他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短板——缺乏专业知识。1995年,于文武开启了求学之路——报考了上海建筑学院的建筑专业。
  对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农村孩子来说,要自学完成高中甚至大学的课程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由于于文武负责的浇注混凝土时间不定,所以学习只能插空进行。常常是夜里12点于文武刚放下书本,就要奔赴现场施工。尽管很艰辛,但是于文武却从没有产生放弃的念头。
  经过6年的苦学,2001年,于文武终于通过了自考第11门课程的考试。回想自己的求学经历,于文武说:“这6年,我一辈子都忘不了。”六年里于文武只回过两次家,每个春节他都是在项目部与书本一起度过。
  2005年7月,于文武拿到了本科毕业证。看着这本毕业证,于文武激动得泪水夺眶而出。“拿到毕业证的那天晚上我喝多了,庆祝自己终于完成了学业,庆祝自己不再是一个门外汉,成为一名真正的建筑人。”于文武说。
  2002年,北京城建北方公司顺应潮流,成功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此时,于文武在顺义的双裕住宅小区负责试验主管工作。随后的几年里,先后在望京国际邮件处理中心、三里屯、海德汉厂房、亿城天筑等项目担任工长、生产副经理、执行经理、项目经理等职务。由于表现突出,2012年6月,于文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如今,于文武已经完完全全成了一名建筑人。当被问及自己为何如此坚持时,于文武说:“人要学会给自己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并为之付出努力,岁月会给你一切你想要的。”
  独挑大梁
  首个项目就盈利百万
  2005年,已经是项目工长的于文武工作起来自信满满。工地无论何时浇注混凝土,于文武都会到现场。每次浇注的报量,于文武也都会不厌其烦地亲自计算,而不是交给劳务队。
  一天,工地项目经理王允平找到于文武说:“你还得学点技术口的东西,多锻炼锻炼。”一句话把于文武问懵了,心想:是不是自己哪里没干好?性格直爽的于文武登门找寻答案。“王经理,我是不是哪里没做好,您要劝退我?”于文武说。
  “花乡那边有个2万平方米的工程,我不需要你挣钱,你敢不敢去独挑大梁。”此时于文武才明白领导的用意。那段时间,生产以外的部门是他经常去的地方,经营、材料采购、工程款结算……之前只会指挥工人的于文武发现建筑业还有这么多自己不懂的地方。
  来到新工地,临舍搭建、材料的组织、劳务选择、与业主的沟通,每项工作于文武都亲力亲为,每一个环节都精打细算,最终这个项目竟盈利近百万元。于文武的第一个项目,就打了一场胜仗。
  如今,担任玉泉新城项目部经理的于文武更是在潜亏的窘境下通过剔出高价分包、混凝土多轮招标、提前购置钢筋,防止价格上浮等方式实现了扭亏,让同行的建筑者刮目相看。
  回顾多年的成长道路,于文武总结道:目标性一直是自己坚守的工作准则。“没有目标的工作是盲目的,有了目标能否为之努力则决定了目标的实现效果。”从抬手敬礼到如今的指挥盖房,于文武的成绩都源于目标明确,并且能为之全力以赴。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