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京作”技艺发扬光大——记北京市劳模、非遗传承人刘更生
2016-02-18
作者:陈曦
来源:
隶属于北京金隅天坛家具股份有限公司的龙顺成是享誉京城的百年老字号。自从刘更生来到这家企业后,他便用自己朴实无华的执着信念和踏实肯干的精神,造就出了一件件非凡夺目的产品,使“京作”制作技艺和古旧家具的修复技艺得以传承。
跟随父亲脚步
结缘红木家具
“我自小就与红木家具渊源颇深。”说起红木家具,刘更生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光芒。原来,他的父亲便是享誉京城的百年老字号龙顺成的一名老木匠。1982年,父亲退休后,他就跟随父亲的脚步来到了龙顺成家具厂工作。
第一次给木头凿孔没有经验,刘更生被师傅从后面打了一巴掌。这时,他才发现,红木家具的制作远不是小时候和伙伴们的打闹嬉戏,而是一份需要精益求精、平心静气才能做好的工作。从那以后,他开始踏踏实实地学习手艺,别人下班回家休息,他却背着一大包废旧的木材回家中进行练习。
下锯、凿孔、雕刻,这些简单的基本动作被重复了成百上千次,因为常常练习到深夜,他熬红了双眼,粗壮的大手上更是布满了细细密密的伤口。功夫不负苦心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对红木家具的热爱,刘更生的木工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学徒两年多就能够独立操作,并参与了北京贵宾楼饭店等多个重大项目的制作任务。一件件家具在他的精雕细琢中仿佛被赋予了生命,而变得鲜活生动了起来。
“家具的形态是灵魂,工艺是手段,而材料仅仅是基础,优秀的设计和工艺,能让材料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神采。反之,再好的原材料也是死气沉沉的木头疙瘩。”刘更生坦言道。
修复古旧家具
传承“京作”非遗
在龙顺成古旧家具修复中心工作期间,凭借着多年对“京作”硬木家具制作的丰富经验和精湛的手艺,刘更生主持修复了黄花梨木春椅、紫檀木转桌等多件明、清古旧家具。此类家具技艺要求更高、修复难度更大,但他却始终牢记老师傅的教诲:“干木匠的要学会专心与静心。”
2007年,曾有人带着一麻袋贵重的红木零件来找他帮忙修复。经过反复对比斟酌,刘更生发现这是一张透雕龙凤牡丹图案的圆形紫檀包厢转桌。“零散成这样子,修复难度很大。”刘更生心里想着,但是却不相信自己手中有修复不了的产品。“牛劲儿”上来了,他便开始着手准备。搜寻查阅资料、寻找合适的修复材料,不放心别人经手、自己亲自进行维修……就这样反反复复经过半年时间,当他把修好的产品摆在客户面前时,顾客愣住了,因为和他记忆中的桌子一模一样。
2010年6月,刘更生获得了“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京作硬木家具代表性传承人”称号。在文化部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的录制工作中,他现场演示的榫卯结构、线条等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令众多现场观众惊呼“大开眼界”。
勇抗各方压力
创新清式圈椅
在日常工作中,刘更生以精益求精的修复技能赢得了客户的肯定和赞誉,而他在紧急关头勇担重任的气魄,更是赢得了企业上下的一致好评。
2014年,随着举世瞩目的APEC峰会的到来,企业接到了为会议制作座椅的任务。上级要求既要充分发挥现代家居功能先进的设计优势,又要保持中国古典家具的特色与韵味。为此,刘更生大胆地提出了将现代转椅与传统清式圈椅相融合的方案,可以有效地克服传统清式圈椅过于笨重不便于移动的问题。然而许多不同的声音也随之而来:“就仨月了,根本不可能。”“这活谁也没干过,设计出来也没有办法生产。”听到这些话,刘更生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头又上来了。他不断翻阅书籍,查找资料,反复跟设计部门沟通。为了赶工期,图纸一出来,他便立即进行打样,设计方案改一遍,打样就跟着改一遍。终于在第三周,他成功地制作出了融合现代转移功能的清式圈椅。
“这次设计,为了充分展现京作家具的精髓,我们采用了‘一木连做’的传统工艺。”刘更生颇为自豪地介绍说,所谓“一木连做”,就是圈椅的四条腿和通直向上的部分用一整根的红木原料,这种工艺制作出来的椅子纹理美观大方,强度更高,使用寿命更长,但也更考验木工师傅们的手艺,尺寸哪怕有一丁点的误差也会导致一整根红木原料的报废。在整个制作过程中,他和同事们几乎放弃了休息时间,加班加点,严格按照工艺标准制作,另外还采用了最为环保、几乎可以达到食品级的石蜡作为原料,终于圆满完成了APEC会议家具的制作任务。
传技不“藏私”
手把手带徒弟
“现在,我觉得自己最大的使命与职责,就像师傅当年带徒弟一样,把自己掌握的技艺要全部精心地传授给下一代,修复更多的明清家具珍品,使精美的有珍贵价值的文物得到复原和保护。”刘更生说。
虽然身怀“绝技”,刘更生对技术却向来不“藏私”。在工作中,他经常积极主动地帮助其他同事解决操作技术方面的难题,共同钻研,提高技术水平。
为了更好地传承红木制作工艺,2008年开始他便手把手地培养徒弟进行红木家具制作。徒弟王文光、孙学兵经过他的悉心指导,两年就能够独立操作。2012年,刘更生到龙顺成西三旗生产分厂负责生产调度和全面工艺指导工作。他组织编写了白茬、烫蜡、铜饰等各岗位工艺检验和考核标准,在生产中他反复强调工艺传承中的要点。
因为在“京作”红木家具传承以及古旧家具修复等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2015年,刘更生被推选为北京市劳模。各种赞誉纷至沓来,他的头脑却依旧清醒。“这份荣誉是肯定,更是动力。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尽己所能,干好本职工作,保护好、传承好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博大精深的中华瑰宝继续得到发扬光大。”刘更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