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辛哥,谢谢你给送来的轮椅。”“老辛哥,谢谢你给我孩子申请的助学款,减轻了家里多少负担啊。”“老辛哥,你大老远跑来,累坏了吧,来家里喝杯水!”
……每次辛占武入村看望残疾人,耳畔都会传来这些朴实却热情洋溢的招呼,每到这个时候,他心里都会泛起感动的心花儿。
10年里,他几乎每天都骑着摩托车到残疾人家里走访,渐渐地,他和他的摩托车也成了一道特殊的风景。他那把残疾人当亲人来帮的热情感动着大山深处的所有残疾人。“大山里的残疾人经济收入低,再没有个人认真帮助他们申请符合条件的扶持,该怎么生活啊!”辛占武嘿嘿一笑,告诉记者。
自身高位截肢学骑车
助残踏遍全镇83个村
千家店镇在延庆县的东北部,距县城有60公里,四面环山,全镇有残疾人1100多人,残疾程度比较重,文化水平偏低,且分散居住在83个自然村里,有些在深山里。刚上任,辛占武就发现,摆在他面前的是千双眼睛沉甸甸的期盼。
当时,残联的工作刚刚开展,残疾人的信息非常不完善,残疾协管员又只有辛占武一人,工作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我决定详细了解全镇残疾人的情况。为他们建档造册,首先就得会电脑。残疾人住得分散,想入户,必须得骑车,我马上开始自学电脑,锻炼骑车。那时我已经50岁了,腿还有残疾,学习这些对我来说,很困难,但我得咬牙坚持啊。”
如果说,50岁开始学电脑对于辛占武而言已经是很大的挑战的话,那么对于高位截肢的他而言,50岁开始学骑车则是更大的挑战。19岁那年,辛占武在生产队干活时,一次意外的土塌方砸伤了他的左大腿,导致高位截肢,造成终生残疾。辛占武春意盎然的人生画卷刚刚展开,就蒙上了浓重的阴影。当时他也曾绝望过,私下里很多次偷偷抹泪,甚至想到自杀。然而看到家人倾家荡产为他治疗,小心翼翼鼓励他时,从小要强的辛占武醒悟了,“很多不能行走的残疾人都能闯出一番事业,我为什么不能。”
接下来的日子里,辛占武先后干过生产队会计、大队书记……他干一行,爱一行,胜一行。2005年千家店镇成立残联,由于辛占武出色的表现,被推荐为千家店镇残联协管员,这对辛占武来说,是生命中一次重大转折。“这么多年,我一直尽最大努力干好工作,害怕别人瞧不起,但心里多少会有些自卑,来到残联,我服务的对象变成跟我一样的残疾人,我最知道他们的苦。我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力为残疾人送去温暖,让他们生活里的阳光多一些。”
最终,凭着肯吃苦、好钻研、不服输的劲头,到残联后,辛占武不但学会了熟练使用电脑办公。也学会了摩托车,此后,他就骑着摩托车下乡入户了解残疾人情况,宣传残疾人政策。
全镇1100多名残疾人
都有“老辛哥”的电话
在延庆县千家店镇,有这样一个简易名片,简单到只有一个手机号码,但这个手机号码却被全镇所有残疾人牢记在心,不管什么事情,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拨了这个电话,电话的主人就想方设法为大家服务。这个人就是延庆县千家店镇残联协管员辛占武,残疾人心中的“老辛哥”。
原来,下乡助残的时候,辛占武把自己的电话留给每一位残疾人,告诉他们:“只要有什么需要,就打这个电话,我老辛一定会随叫随到,为您服务。”
老辛把全镇残疾人的需求一一列表,提醒自己有了相关政策,就主动给残疾人办理。“残疾人生活太困难了,能帮到他们我很开心,只要符合条件的,我就会主动跟他们要材料,为他们办理各项补助。”他定期向村里的专职委员了解残疾人的相关情况,有困难的就想方设法给予帮助。
花盆村的老韩自己视力残疾不能干重活,是低保户,辛占武为他上大学的孩子申请了4000元的助学补助,当他拿到助学款时,激动得热烈盈眶,握住辛占武的手连连说,谢谢辛哥。
河南村肢体残疾的老周2009年患脑血栓,医疗费2万多元,家里非常困难,辛占武知道以后找到他,给他申请了大病救助。“当我把6000元的救助款送到他家时,他非常感动,拿出1100元往我的手里塞,说什么也要我拿着。我婉言谢绝,说老周你拿我当外人啦,你有困难我应当帮忙,老周说这个钱你不给我申请,我一分也得不到。”最终辛占武还是把1100元钱硬塞回给老周。
有的残疾人想找工作,有的想办低保,办助学,办补助,进行家庭无障碍改造等,一切都离不开辛占武。他亲自给他们办手续,传达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填表办理,不符合条件的和他们说明原因,辛占武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老辛哥”。
协助进行无障碍改造
帮了300多名残疾人
辛占武家离工作的地方有10里地,尽管腿不方便,但是担任协管员10年来,他从来都是早来晚走。每每说起残疾人来,他如数家珍般,把1100多名残疾人的情况说得准确无误,却毫不顾及自己安装的假肢在夏天因走路多出汗,导致起痱子,或者在入户的路上因天气原因摔伤。
2012年,家住辛栅子村的郤大妈,年岁大了行动不便,老伴侯大爷脑出血瘫在了床上,家里小小的台阶也成了老两口日常生活中的大难题。为了帮助老人解决这个生活问题,辛占武一趟又一趟往郤大妈家里跑,帮他们想办法。恰好赶上县里实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程,辛占武立即决定优先解决郤大妈家的问题。
可看到施工方案,辛占武发现设计方案和郤大妈家的实际情况差别很大,无障碍通道与门框的宽度不一致,虽说将就着能用,可还是有些不方便。“我觉得,既然答应了老人,就得把事给办利索了。于是,找到施工单位修改了设计方案,并在现场‘看着’,直到施工完成才放下心来。没想到郤大妈激动地哭了。一个劲说谢谢。让我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自2009年以来,辛占武先后为300多名下肢残疾的进行了家庭无障碍改造。他很多节假日都没休,起早贪黑,付出了很多心血。为了实现人性化改造,辛占武在征求残疾人的意见后,与施工单位协调,力争让每一个残疾人都满意。
正在施工的紧要关头,辛占武的小儿子得了急性白血病住进了北京人民医院,危在旦夕,可那会儿正是单位最忙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工作都压在了辛占武的身上。
看着躺在重症监护室里的儿子,辛占武有说不出的心酸,可想到还有许多工作等着自己,他心急如焚。儿子脱离危险期当天,他就不顾领导和同事的劝阻回到了工作岗位。“孩子没有生命危险我就放心了,有家里人照顾就行。我得赶紧走,还有那么多人等着我帮助呢。”他最终圆满完成了家庭无障碍改造。
【对话辛占武】
下乡助残
我心里才踏实
记者:10年里,听说您先后骑坏了三辆摩托车。既然自己腿脚不方便,坐在办公室里一样能给残疾人办事吧?
辛占武:既然我能骑车,就应该多往下跑跑,这样才能知道咱残疾人都需要啥。既然干这个,就得干好了,咱不能等着别人找咱们,那会儿兴许就晚了。10年的时间,我走遍了全镇1100多名残疾人的家,熟悉了每一名残疾人的生活状况,也把每一项政策都送到了残疾人心里。这让我很有成就感。
记者:您年龄也不小了,未来还会接着干下去吗?
辛占武:我是一线的残疾人工作者,最知道残疾人的苦,今后我还要在这岗位上好好干下去。大山里的残疾人困难更大、生活更艰苦,需要我们去为他们解决困难。我就是希望凭借残联这个平台,去为残疾人做更多的事,哪怕很微不足道,只要能尽我微薄之力,让残疾人享受阳光、享受温暖、享受社会大爱,我就感到非常幸福。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