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人物 > 故事 > 正文

“草根”变“大V” 山货成网红——快手宋婷婷团队扶持百万农户脱贫纪实

2020-04-10 作者: 来源:


2020年1月,快手扶贫团队到河北张家口玉狗梁村调查。

2019年7月,宋婷婷(左一)深入到贵州黔东南地区村寨做扶贫调查。

宋婷婷(左三)在贫困地区调查。
 

  在张家界大山里长大的周天送,通过短视频记录当地美景,从月收入三四千的打工仔变成拥有百万粉丝的“大V”,如今组建起了导游团队;在草原上用直播展示田园牧歌和牛肉干烤制过程,内蒙古小伙太平一年的销售收入从两万元猛增到百万元;甘肃返乡青年尚育康花式喂鸡的短视频乐坏了众多网友,他也从一名小农场主成长为带动周边几十个贫困户一起养鸡的生意人……

  上述网红有个共同背景:他们都来自偏远贫困地区,通过快手平台走红,在改变自身命运的同时,带动了周围群众脱贫致富。有统计显示,近500万来自国家级贫困县的用户从快手上获得收入,快手上推送的关于这些贫困地区的生活视频总数超11亿条,点赞数超247.2亿次、播放量超6000亿次。

  扶持这百万“草根”脱贫致富的幕后推手,就是由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扶贫办公室主任宋婷婷领衔的快手扶贫团队。

  直播加短视频  实施“造血式”扶贫

  大型企业八年人力资源经验、负责公司海内外行政管理业务,身为“80后”的宋婷婷在行政人力方面管理十分经验丰富,但对于扶贫领域,三年前的她还只能算一名新兵。就是她这样一位“门外汉”,却一头扎进了扶贫领域,越干越勇,书写出了一份令人惊艳的扶贫成绩单。

  宋婷婷是怎么摸索出网络扶贫的新模式的呢?那是在2016年,网络直播和短视频逐渐走红,越来越多普通人开始喜欢发布个人工作或生活短视频,并观看各种网络直播;一个又一个网红接踵出现,他们通过打赏、网店和广告等多种形式赚取收入。

  当时正值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精准扶贫概念,制定2020年全面脱贫目标不久,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快手公司高层想到可以把直播和短视频与扶贫工作相结合,通过“内容+社交”的创新电商模式实施“造血式”扶贫,推动贫困地区改变“等米下锅”的面貌,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2018年夏季,快手团队开始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和湖南张家界合作。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几个平台上的“大V”前去当地拍摄所见所闻,推介文化旅游资源。节目果然火了,不仅点击量居高不下,而且仅在张家界就培养出了很多会用快手拍摄美景的导游。导游周天送接受培训后,在快手上有了逾130万粉丝,从月收入三四千的打工仔发展成了旅行社老板,一个半月收入就有10万元。这给了快手团队极大信心,他们以此为起点,快手团队开始了网络精准扶贫之路。

  平台直播打开销路 草根一年卖出500万元

  “快手平台好,给了我们草根人一个创业的机会。”“我的汉语就是在快手上学到的。”……这是2019年秋日里内蒙古牧民阿木古楞给宋婷婷发来的微信。他还有一个更为人熟知的汉族名字:太平,一位在快手上玩转短视频,会用直播与粉丝沟通的草根网红。

  太平从小长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大草原上,小学文化程度,2016年和妈妈开了一间小小的牛肉干加工厂,当年销售收入只有2万元,日子过得紧巴巴。经朋友介绍,他开始用快手拍摄风吹草动的草原美景,拍摄牛羊悠闲生活的状态,拍摄牛肉干烤得滋滋冒油的过程。

  生动又接地气的视频一下子吸引了网友的关注,在快手的推广下,他的粉丝日益增多,慢慢做起网络销售牛肉干的生意。到了2018年,太平在快手上的年销售收入达到百万元,还帮助乡亲们卖出25万元的羊肉。如今,他雇佣了当地十几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带领周围牧民共同脱贫奔小康。

  宋婷婷和太平的关系非常好,她亲眼见证了太平一步步的成长。接受媒体采访时,她也经常分享这个案例,太平的名字由此登上多家主流媒体的版面,2019年12月,太平还接受了央视的专访。

  宋婷婷团队对草根的扶持,不是仅仅把他们的短视频和直播“置顶”,而是深入销售、推广、法务等中下游领域。

  甘肃陇南成县陈院镇白马寺村有个22岁“鸡司令”尚育康,他到大城市打拼不顺回乡创业,在快手上走红凭借的是自己的新颖创意:养鸡的人很多,但他想出用饲料码成字引鸡去吃的点子,在他的“指挥”下,几千只鸡吃饲料时列队组成数字、字母、心形等不同图案。

  他把短视频用快进几倍的速度制作好发到快手上,逗得网友们乐得前仰后合,短视频很快走红,他逐渐有了30万粉丝。

  经历过1500多只雏鸡染病死亡等失败,这时的尚育康算是成功了,但他没有止步。在接受了快手平台培训后,他意识到想要扩大再生产农户开设正规网店,要突破很多藩篱:针对花式喂鸡视频易复制的特性,他需要抢注商标,将其品牌化;鸡生意属于活禽养殖,互联网销售时有很多门槛,需要取得相关资质……这些都是他一个人无法完成的。在快手团队的指导下,尚育康争取到地方政府的扶持,成立了养殖合作社,带动周边几十户贫困户一起养鸡。如今,他养的几千只鸡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根据《快手精准扶贫报告2018-2019》显示,截至2019年8月,近500万来自832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用户从快手上获得收入。这些让扶贫团队极有成就感的数字,被贴在快手总部一间会客室的墙上,来宾进门第一眼就能看到。

  一年走过18省 平均两周出一次差

  网络平台的扶贫项目能量惊人,但这些业绩,不是宋婷婷团队坐在办公室里操作几下电脑就能创造出来的。“如果不做扶贫工作,我都想象不到自己还能走到中国广袤大地上那么多神经末梢地区去。” 宋婷婷感慨道。

  2019年,宋婷婷在公司牵头成立扶贫办公室,同年,她带着团队走遍了全国18个省份近30个地区,平均每两周出一次差,累计行程超过7万公里。因为很多偏远地区所在城市的航班较少,她们经常要乘坐“红眼”航班先飞到当地开通机场的城市,再坐火车到下一级地市,接着坐汽车到达村镇。

  扶贫团队走过最差的路,是一条遍布石子的干涸河道,全程3个小时,车在路上颠簸地宛如跳舞,身体一直上下左右地摇晃,下车时每个人的腿都止不住地发抖,眼冒金星。那一瞬间,宋婷婷的脑海里情不自禁产生疑问:我为什么要吃这份苦?呆在空调间里不好吗?但在看到当地原生态的样子,见到群众期待脱贫的眼神,一股使命感又油然而生,让她马上进入到了工作状态。

  在贵州一个比较原始的村寨里,团队成员雷倩和同伴去全村唯一的小卖部买草帽。拿起货物无意瞄了一眼,只见十多只蟑螂爬满了整顶帽子,平日待人接物极为镇定的两个女孩瞬间吓蒙,本能地把草帽扔了出去。缓过神后她们继续购买,店员说这里可以微信转账。这么偏僻的地方居然还流行互联网交易,她们又觉得很有意思,这些细节都成了大伙儿出差中的调剂品。

  游说村寨开账号讲到虚脱

  深入偏远乡村实地探访,快手团队发现当地的公路与电力都是通畅的,网络沟通无障碍,4G手机信号也能用,还有非常多的农副产品和美景,只是因为信息闭塞、交通不便,造成“景在深山人不知”。

  架设贫困地区与现代化城市的信息“天路”,是网络平台的优势所在,对于宋婷婷团队来说不算太困难,而要打消当地人头脑中的无形藩篱,冲破固有思维定式,学会借助现代化信息手段自我包装,却需要她们付出更多心力。

  2019年夏天,宋婷婷带队前往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高增乡占里村,这个封闭的原生态村寨讲究男耕女织,没有什么生活娱乐场所,多数年轻人外出打工。村子有一个非遗文化项目叫侗族大歌,是一种类似于唱山歌的群演形式,极具观赏性。这次快手团队收到邀请,帮助当地来传承这个项目。

  在村委会的狭小屋子里,顶着40度的酷热高温,老式吊扇在头顶上缓慢转动,耗子时而窜过脚下,宋婷婷一行人和村里寥寥几个年轻人分坐长桌两边,开始“谈判”。

  团队希望用短视频和直播来记录侗族大歌,通过网络分享的形式完成传承,而村民们却提出一个让她们惊讶的建议:请快手公司投资出书,用文字记录这个非遗文化。

  为什么要用书籍来传承这个非遗“活化石”?一方表示无法理解,另一方坚持书籍才是传承文化的严肃载体;一方提出动态形式才能更好展现这种表演形式,另一方却说短视频和直播只能让大家看着玩儿;一方反驳如今的网络社区早已从有趣走向有用,另一方说可以找专业摄像团队录制表演过程,存放在二维码里;一方询问二维码要跳转到什么网站,另一方顿时卡壳了。

  原来,村民们对互联网的认识还停留在概念上,并不真正知晓二维码是如何存储东西的。了解到问题症结所在,团队成员轮番上阵,普及短视频和直播知识,打消村民对互联网的误解,每个人都说得口干舌燥。

  整整解释了一下午,村民们才同意在快手上开一个账号试试,达成共识的那一刻,他们累得几乎虚脱。事后回想起来,宋婷婷笑着用“魔幻”来形容当时的感觉。

  事实证明快手团队的建议是正确的。侗族大歌的账号从零粉丝起步,短短3个月就有过万人关注,每一条视频都有几千到几万不等的点击量。看到自家项目如此被认可,占里村民对侗族文化传承的自信心一下子建立起来,他们组成一个小团体,经常策划拍摄主题。在2020年快手跨年音乐会上,他们为全国观众进行了连线表演。

  助力贫困地区实现持续“造血” 功能

  我国政府庄严承诺,2020年要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实现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的《2019年网络扶贫工作要点》中,强调要充分发掘互联网和信息化在脱贫中的潜力,扎实推动网络扶贫行动向纵深发展。

  截至2019年6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达到6.48亿,占网民总数的75.8%,这种发展态势为“短视频+扶贫”模式提供了雄厚基础。

  2019年12月,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发布《短视频与扶贫报告》,指出短视频近年来加快与电商、旅游等领域的融合发展,催生了一种新的扶贫模式——“短视频+扶贫”。相对于以往的“输血式”扶贫,“短视频+扶贫”被称为“造血式”扶贫,即赋予农民自己扩大再生产实现脱贫致富的能力。

  快手公司CEO宿华指出,怎样在脱贫攻坚中践行普惠理念,发挥出更大价值,成为快手公司的“必答题”。

  为了更好地做到精准扶贫,从2018年起,快手公司系统性开展了多个扶贫项目,从电商扶贫、教育扶贫和文旅扶贫等方向,推动社交电商,助力贫困地区早日实现持续“造血”功能。

  正在进行的“幸福乡村带头人计划”项目,为入选者提供了营销、财务、企业管理多方面培训,目前已有10个省份21个乡村地区的43人毕业。他们在快手平台上的粉丝一年增长近700万,累计粉丝超过1400万;通过他们创造了120余个就业岗位,带动1000余户贫困户增收。

  凭借“长期奋斗在企业扶贫第一线,牵头成立快手扶贫办公室,探索出互联网扶贫新路径”的突出成绩,宋婷婷入选2019“北京青年榜样·时代楷模”,获评“青年好网民”称号。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但新冠肺炎疫情袭来,农产品面临严重滞销困境。农业生产和经营是不少贫困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如果错过春耕时节,这些家庭的脱贫步伐将被严重拖住。

  为了支持疫情防控时期生鲜农产品“保稳供应”,快手公司再度出手,第一时间推出“全民战疫,携‘手’助农” 活动。从3月3日到3月10日,来自河北、广西、山东、河南、新疆等多个省区的11位副县长、县领导在快手上化身主播,加入直播带货大军,通过各种方式推销当地农产品。

  同时,快手上线“百城县长直播助农”活动专区,对应每位县长匹配诸多拥有千万粉丝的爱心主播连麦互动,并提供流量支持,助力滞销生鲜农产品销售。

  11位县长、县领导连同11位快手达人在活动期间直播近30场,吸引超过2100万人观看,累计销售数百吨果蔬生鲜产品,同步销售泡椒、蜂蜜、咸鸭蛋等超过20多种因疫情而滞销的农副产品,累计销售额突破2000多万元。

  “短视频+直播扶贫”模式,再次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看着屏幕中农户们紧缩的眉头舒展开来,看着一波又一波上升的农副产品销售数字,宋婷婷欣慰地笑了。

  【对话宋婷婷】

  快手做扶贫并不依靠刻意炒热点

  劳动午报:与其他网站开展的扶贫项目相比,快手有何独特之处?

  宋婷婷:在脱贫攻坚的时代背景下,无论是政府、单位,还是个人,大家都希望从力所能及的维度做一些事情。

  快手在做网络扶贫,淘宝、抖音、微博等其他互联网公司也在做。大家发挥各自的长项,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彼此的区别是平台自身属性带来的,是基于自身的能力和特点。

  快手平台的特质是平等互惠,这个平台予以普通人更多的流量曝光和更多关注度,普通人只要发的视频真实有趣,就能获得一定程度的曝光,就有机会让自己的生活被更多人看到。被看到意味着能够和更广阔的世界产生连接,带来无限的可能性。我们的扶贫工作,就是把这样的能量更系统地运用在项目上,结合当地政府的实际情况,根据需求帮助贫困户,用项目支撑他们持续下去。

  快手做扶贫不是刻意去炒一些热点,而是这个平台本身具备了扶贫内生驱动力。

  劳动午报:快手平台每天可能有上千万条视频产生,同质化现象严重,如何保持扶贫网红的关注度,实现持续流量?

  宋婷婷:要把流量转化为购买力,最主要的还是授人以渔。网红带货的一次性销量确实非常好,可能卖一天就相当于当地几个月的销售额,但这还不够,最关键的还是要培养当地人改变自己生活的意愿和能力,后面的培养要跟上。

  培养什么能力因人而异。有的人如果缺乏创意,甚至缺乏对互联网世界的认知,我们就改变他的理念,甚至邀请他来北京,亲眼看一看一线城市的互联网生活是什么样,真实的反馈是什么。

  有的人如果有比较强的创意,但是后续供应链、生产、包装、物流运输,乃至质量监督环节不够成熟,我们就联合当地政府,对他在创业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给予帮助,提供不同方面的资源,保证他真的能找到符合自身实际、符合当地经济和产业发展情况的道路。中国大地上每个地方都有自身特色,很多人立足本地就能活得很好。

  而且,我们不是把流量只分给“大V”,那样可能只有一个人活得好,其他没有流量的就不容易被看到。快手采取的是价值观指导算法,让短视频发布者的流量相对更平均,就是从技术层面对流量实行分发,让更多普通人获得流量支持,做成普惠的网络社区,而不是一个只依靠“大V”的精致社区。

  劳动午报:如何鉴别有真才实干和只想出名的用户?快手有何干预措施?如何避免“素人”的虚假宣传?

  宋婷婷:我们和“大V”的合作有几方面:一看他们是否具备正能量,这个从平时拍摄的作品中就能判断出来,其次看他们是否有意愿去帮助贫困地区带货;二是要看他们的实际销售能力,这个可以通过后台看到数据,做不了假。我们会根据当地想推介的产品挑选适合的主播,把产品和主播本身做好品牌匹配。

  对于“素人”的包装,以“幸福乡村带头人计划”为例。我们首先在网络平台和贫困地区发布招募信息,收到报名表后,首先要看他以往发布作品的性质,然后逐一家访,去当地和政府主管部门了解情况,还会有深入的面谈,了解对方的背景、动机和真实想法。一旦我们把对方吸收成学员,既要投入很多资源去培养,也在各个方面给予很大支持,所以挑选时会很慎重。

  □本报记者 任洁

2020年1月,快手扶贫团队到河北张家口玉狗梁村调查。

 

2019年7月,宋婷婷(左一)深入到贵州黔东南地区村寨做扶贫调查。

 

宋婷婷(左三)在贫困地区调查。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