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立春,按老话讲要吃春饼,“咬春”,可是我们在武汉,春饼是吃不上了,大饼也没有,我和马文辉老师倍感遗憾。我们想到,1月初我们筹备医院团拜会的时候,有一天中午,王老师请我们吃春饼,我怕长胖,只吃了一牙,现在想想,应该多吃一牙。那时,我们还在欢欢喜喜地准备过年,没想到才过了十几天,喜庆的气氛就这样消失无影了。
赶紧给王老师发信息:“等我们回去了,您得请我们再吃一顿。”王老师说:“没问题啊,等你们回来,好好吃一顿大餐!”现在,我们只能从朋友圈,看看大家晒的春饼,并在心里期盼: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没有一个病毒不会被战胜。
昨天轮休,依然是忙碌的一天,一早,曾宪红老师开会回来,告诉我们病区要上无创呼吸机和经鼻高流量氧疗仪。我们所管的病区本来是五官科的病房,原病房的护士们没见过这些仪器也不会使用。因此,我们要制定出操作流程和视频,方便她们学习。我们护理团队来自急诊、ICU、呼吸科,对仪器的使用熟练程度就不用说了。
于是,两位护士长分别给“娘家人”(南区急诊科、呼吸科、医工处)打电话,要操作步骤和使用说明书,很快,给力的“娘家人”就把资料发了过来,半天的功夫,我们制定好电子版的操作说明,视频也找到了。
信任,在点滴中建立.
匆匆吃完中午饭,我们就赶到病区,很多患者因为生病,嘴里没有味道,没有食欲,我们就从住的宾馆里拿了些水果,带到医院送给他们。接完班,我们开始给患者治疗,扎针,抽血,都是一次成功,患者们说,“你们的技术真好!”
曾宪红老师给我们分了组,18-2床的老爷爷今天的责任护士是韩遵海老师,韩老师说:“马磊,18-2床老爷子问你今天来了吗,你去看看不?”我赶紧拿了一点橘子和梨到老爷子床旁。
“爷爷,您怎么了?”
“哎,你是同仁医院的马护士。”
“您听出来了呀!”
老爷爷已经开始使用经鼻高流量氧疗仪了,精神状态好了很多。
“我昨天没看见你,还以为你走了呢。”
“怎么会呢?您还没好呢。”
我看见原本不大的床头桌上还摆着中午没吃的饭,还有早上的剩饭,于是我问他:“您怎么没吃饭呢?如果不吃饭,没有抵抗力,怎么和病毒作斗争,再吃点吧。”
“不了,吃不下,你帮我丢了吧。”老爷子还是坚持。
“那您把鸡蛋吃了,行吗?”
“那好吧!”
我把鸡蛋拿出来,把其他的剩饭剩菜一起扔了,把水果拿到床旁。
“老爷爷,我给您带了一点水果,您要不要吃一点?”
“太好了!”
我把床头桌收拾利落,把床旁的东西摆好,便出了病房。过了半小时我再去看他,他吃了四个橘子,把鸡蛋也吃了,还喝了半瓶肠内营养液,我把鸡蛋壳和橘子皮扔到垃圾桶,表扬他说:“您真棒!只有这样才能有力气呀。那天咱俩都上电视了,很多人鼓励您,让您加油!”
看完这个患者,我又去了自己所管的病床,今天新收的2-3床也是一个老爷爷,遵医行为比较差,不能好好配合戴氧气面罩,而且还发烧,我拿了一个冰袋给他,重新给他戴好面罩,然后问他还需要什么。他摆摆手,一副不想理我的样子。在急诊工作多年,这种事情司空见惯,所以,我就先出来了,路过他旁边的两个床,顺便问了一下其他人的主诉,他们都说挺好。给其他的患者换液,封管,测完生命体征,已经快三点了,我又去了2-3床,这次他的面罩依然在下巴上,我给他戴好面罩。
“咱们再测个体温吧。”
他不言声,好在配合了下。复测的体温37.9℃。
“您看,冰袋还是有用的,体温往下走了,医生正在开医嘱,很快就要给您输液了。”
“我来好一会儿了,一直都不输液,不输液能好吗?”原来,他是觉得治疗没有跟上,所以对我们有意见。
“您好好戴着氧气,医生得根据您的病情开药,非常时期,咱别着急,很快就能输上了,您放心吧。”我赶紧解释。
他点点头,感觉态度也不再强硬,我说您先用冰袋继续降温,多喝点水。他拿起水杯,喝了一杯,我又给他续了一杯,他才躺好,也不再摘面罩。
病区里还住着一个血液病的患者,他的PICC管已经过了换药时间,马老师和曾老师决定给他换药。准备换药盘,贴膜,没有无菌治疗单,只能用无菌包装袋建立无菌区,消毒、塑形、黏贴、冲管、换接头、封管,一个步骤都没有落下,规范、标准的操作,体现在每一处细节上,我真的很佩服她们。
下班前,我们为了减少下一班的工作量,把病区患者的暖壶都打满水,又转了一圈病房,2-3的老爷爷没有再摘氧气面罩,大家都吃了我们拿来的水果。顺利交完班,洗澡走出医院大门。工作的一天又结束了,渐入轨道的流程,让我们和患者之间慢慢建立起来了信任感,阳光明媚,照在我们身上暖洋洋的,春天来了,胜利就在眼前了,加油!
编辑:李媛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