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陀山顶塔为峰,塔顶站着张海龙。抬头仰望,在数十米高的脚手架上,他的身影在半空中飞舞,只能看到一抹艳丽的绿色铠甲在跃动。心无旁骛的身影持之以恒的坚守在塔吊上,漂亮地完成了钢铁巨人的起升、回转、降落,安全精准的吊装到位,他用艰辛的劳动带领塔吊组运队团队砥砺前行,他就是北京城建五建设集团机械设备分公司塔吊组运队长张海龙。
张海龙今年43岁,他参加过国家大剧院、国家博物馆、国家体育场、大兴新机场、副中心市委办公楼等一批国家重点工程的施工任务。当又一个挑战摆在张海龙面前——冬奥会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第一标段五台塔式起重机的安装、拆除及吊装工作。奥运工程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能够同时参与建设夏季和冬季奥运工程是城建集团的荣耀,张海龙也把它当做自己的荣耀。
高山滑雪中心项目地处1448.1米海拔的海陀山,地势起伏巨大,地质条件复杂,而他的任务就是把塔机安装到这座北京最高峰上。每台塔机的塔节、大臂、驾驶舱都要走过崇山峻岭,跨越900多米的落差来到项目场地;位于山顶的一台更是要动用挖掘机、铲车等大型机械的拖拽才能走完最后的300米,坡度接近50度的道路。可以说这几台塔吊走过的山路,是张海龙带领城建五机械设备分公司塔吊组运队用脚步丈量出来的。
对于工程整体工期,塔吊的交付时间是第一个重要节点,海陀山顶常年低温气候多变,为完成任务,张海龙带领团队在低温、恶劣的工作环境下连续作业。每台吊车支设完成后,他都是亲自检查地基,保证在山体松散土质上吊装的安全性;随着高度的增加,他带领队员完成一节节塔身的吊装,摘下手套检查每根栓钉的质量,衣领在寒风中湿了又干,结下一道道汗碱;中午他就和队员们在塔机下吃几口山下送上来的盒饭,短暂休息后就爬上高塔继续安装。
张海龙凭借着23年来的积累,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由他带班安装的塔吊“效率高、质量优、服务好”全公司有口皆碑。每当看到崭新的塔吊立在陡峭的山边,他就像一个站士一样默默的守护着。塔吊拆装工作不仅条件艰苦,而且十分危险,但不管工作条件如何艰辛,张海龙从没有退缩过。早起晚归,顶酷暑、冒严寒,无怨无悔的为其付出。
23年来,安全生产在他心中更是重中之重。作为队长的他,不仅自己严格遵章守纪,更对班组人员出现的各种违章行为进行及时纠正,同时帮助班组成员提高安全意识。每次到拆立塔环节,他都严格要求,多次受到施工单位的表扬。
目前,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已经开始造雪,为明年2月北京冬奥会“相约北京”首场测试赛做好准备,这其中正是因为有张海龙这样一群人在岗位上的坚守,展现着劳动者的风采。
□本报记者 周美玉 通讯员 魏冰洁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