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人物 > 故事 > 正文

求新求变走出职教名师之路   ——记劲松职业高中西餐烹饪专业副主任王跃辉

2019-01-07 作者: 任洁 来源:劳动午报


 
  职业教育领域从业20余年,主持参与17项国家、市、区级课题,其中9项获得北京市和朝阳区教学成果奖,被评为2018年北京市师德先锋。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劲松职业高中西餐烹饪专业副主任王跃辉总结自己职场的成功特质,就是永不满足的求新求变精神。
  艺无止境,取得专业多个认证证书
  烹饪是北京市劲松职高的王牌专业,全市四五星级酒店大多有着该校毕业生的身影,能在这样的专业出名,王跃辉自有其独特的“过人之处”。
  王跃辉从小喜欢厨艺,没事就爱扎在厨房看大人做饭,所以成绩很好的他中考时放弃了保送示范高中的机会,选择了去劲松职高。他记得老师告诉学生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艺无止境”,厨艺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他把这四个字当作座右铭,并贯彻至今。对烹饪行业有兴趣并愿意钻研,是他成为业界名师的前提。
  1992年,名列前茅的他被学校选送去德国深造两年。珍惜机会的他在当地玩命学习各种西餐技术,拿到了含金量非常高的联邦德国工商管理局IHK职业资格认证。因为表现优异,他得到实习酒店老板的青睐,对方亲手写了一封表扬信贴在大门口,告知实习生向他学习,祝贺他通过自己努力取得这么优秀的成绩,并奖励给他500德国马克奖金。
  从海外归来回校任教,他一边教书,一边继续磨炼厨艺,向同事学习中餐烹调技术、找机会进酒店工作实习、自费到法国学习西餐制作,突破中西餐技术瓶颈,完善知识结构。他先后取得西式烹调师高级技师、高级中式烹调师、北京市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北京市技能竞赛高级裁判、国家职业技能竞赛西餐一级评委等一系列专业认证证书,在中烹协组织的全国海产中西合璧新菜大赛中获得金奖。
  厨界无边勤作桨,教海驰舟艺为帆。“教学是一个不断输出的工作,要想让学生获得源头活水,教师必须不断在技术上充实自己,专业技艺要过硬。”他总结道。
  求新求变,重构西餐冷菜厨房学习单元
  在王跃辉看来,作为一名教师,个人技艺高超远远不够,还要适应时代变化,敢于求新求变,并把先进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
  2008年,北京市职教领域的18个专业率先开始工作过程导向课改试点,看着本校中餐专业出色完成课改任务,他特别羡慕。西餐没有接到试点要求,要不要主动迈出课改的一步呢?在学校和专业组的支持下,他开始《西餐冷菜厨房》课程建设,与威斯汀酒店、长富宫酒店、王府井艺苑皇冠假日酒店等五星级酒店的厨师长合作,开展市场调研和职业分析。在此基础上,他打破旧有的课程结构,重构西餐冷菜厨房学习单元,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任务型专业课程,帮助学生实现职业能力的螺旋式上升。
  2014年9月,王跃辉编写的国家精品教材《西餐冷菜制作》正式出版;2016年,他主持的《西餐冷菜》课程通过验收,成为朝阳区首批职教精品课程。作为西餐专业学科带头人和全国餐饮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他还主持了国家西餐烹饪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编写,牵头完成北京市西餐烹饪专业实习实训基地装备标准的编制。
  近年来,“微课”“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等新概念纷至沓来,让人眼花缭乱。是安于现状还是勇于接受?在校长郭延峰的带领下,王跃辉以西餐冷菜课程为阵地开展混合式教学,将各种技能学习资源、环境和方式优化整合,打破传统课堂的时空局限,形成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实训课教学模式,先后4次代表学校上混合式教学研究课。2018年,学校将这一模式作为教学成果申报朝阳区教育教学成果奖,并成为本年度全区最高成果奖中唯一的职教成果。
  教学创意,建立“三级三跨”综合实训体系
  仅仅学习理论毕竟还属于“纸上谈兵”,职教生更强调动手能力的熟练掌握,具体到烹饪专业,给学生创设真实的工作环境就显得格外重要。安排学生到合作企业实训,需要服从企业管理,教师不方便及时指导,有些教学环节也不太可控。为做好烹饪综合实训教学,王跃辉想到利用常营校区实训楼的酒店环境,开设一个非经营性的体验餐厅。他的点子被校领导采纳,“欢乐星期五餐厅”项目由此诞生。
  “欢乐星期五餐厅”每星期五中午对外开放,接待校内外宾客体验西餐,教学环境不再是模拟式,菜单、菜品、客人等均为真实场境,老师变身为餐厅主管,学生变身为酒店和厨房员工,师生按照当天预定的客人数量和菜单分岗位进行实训,碰到的问题都是真实工作环境中可能发生的。学生应对次数多了,经验自然产生,再到社会上实习、工作,就能熟练处理。
  以这个项目为基础,该校旅游服务专业集群形成“三级三跨”综合实训项目体系。“三级”指跨技能、跨课程、跨专业,“三跨”指跨任务工作、跨岗位工作、跨部门工作,学生因此实现多层次职业能力训练目标。2018年,该体系被教育部评为全国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以诚待生,帮助后进生赢得市级大奖
  教学模式、内容一直求新求变,但王跃辉培养学生的心意却没有变化,他凭的是一个“诚”字。他说教师要真诚爱学生,发现他们身上每个细小的闪光点,用赏识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
  小张刚入学时成绩很不理想,学习态度有问题,上课习惯趴桌子睡觉,作业不按时完成,他找小张谈过几次话效果都不明显。
  一次专业课上,实训教室的下水道堵了,污水顺着水道不停地往外冒,眼看就要漫过门槛,师生一时不知所措。这时,小张突然站起来,踩着污水快步跑到出水口打开过滤盖,半跪在地上,卷起工作服衣袖,将堵在出水口的厨余垃圾一把一把掏出来,污水很快顺着掏通的出水口流走了。现场清理干净后,王跃辉及时在全班面前表扬了小张,小张笑了,神情里透着自豪。
  王跃辉趁热打铁,再次找到小张交流,督促他上进。小张告诉他:“王老师,只要不学习文化课,您让我干什么都行!”了解到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王跃辉调整教育思路,每次校内外专业活动时都邀请小张参与,并委以重任,还指导小张训练专业技能,为大赛做准备。后来,小张代表学校参加了北京市专业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继而代表北京市参加了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又获得优秀奖。得到专业肯定的小张变得乐于助人,活泼开朗,成绩也有提高。毕业后,小张越走越顺,33岁已成为酒店行政副总厨师长。
  王跃辉在工作中不断总结、调整,设计开展了才技分享展示会、菜品创新比赛等一系列体验式教育活动,不断创造机会和条件,鼓励学生发现潜能,体验学习的快乐。他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朝阳区优秀班集体,自己被评为朝阳区十佳班主任、朝阳区先进德育工作者,2018年被评为北京市师德先锋。上个月,学校又专门为他举办了名师展示活动,大董餐饮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烹饪大师董振祥当场赞扬了他爱业敬业、勇于创新的职业精神。
  厨艺思进、教学思变、育人思诚,王跃辉享受着名厨教师的独有幸福。
  □本报记者 任洁 文/摄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