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人物 > 故事 > 正文

80后“女捕头”最不怕的是破案   ——记北京市公安局石景山分局刑侦支队中队长董天媌

2017-04-12 作者:闫长禄 来源:劳动午报


  “温柔的外表丝毫不能掩饰她对刑侦岗位的执着与热爱。她一心扑在案子上,无论多苦多难,却从不放弃。”“她心细,有股子韧劲儿,碰上难啃的骨头,肯定是第一个上。”战友眼中的“80后女捕头”叫董天媌,是北京市公安局石景山分局刑侦支队中队长。她四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并先后荣获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北京青年五四奖章、市公安局优秀女民警标兵、市公安局十大勤廉之星等荣誉。2017年,她当选2016“北京榜样·最美警察”。
  两天查看百余探头
  抽丝剥茧捕猎物
  2015年4月10日凌晨,北京市公安局石景山分局接到报案,位于衙门口村某停车院里十多辆车的电瓶一夜间不翼而飞,每块电瓶价值几百元,涉案金额近万元。
  接到报警后,董天媌带领石景山分局刑侦支队行动队展开调查。在摸排中获得线索:作案的是两个男人,其中一个看着特别瘦,戴着白色口罩和白色帽子,俩人开着一辆大众系列的车。“因为不知道嫌疑人什么时间出现、消失,整整两天我们调看了一百多个探头。”办案民警陈浩说。
  “在距离案发现场周边的监控,拍到一辆深色三厢轿车,它明显往后倾斜,似乎是载有重物,而一块电瓶的重量就有50公斤。”多年的办案经验告诉董天媌,“猎物”出现了。经过辨认作案车辆是一辆深色捷达车。时间紧迫,董天媌和队友要在24小时内了解这辆车的全部行踪,大量的摸排调查最终他们将犯罪嫌疑人锁定在房山朱岗子村。
  董天媌和队友开着车在村子里寻觅转了几圈都没有找到这辆车,就在大家一筹莫展时,一辆相似尾号的深色捷达车进入了董天媌的视线,经比对发现竟是一辆车,她推测有可能是嫌疑人套改了车号牌。
  为了不打草惊蛇,董天媌和队友一直在绕圈子,再次寻找后,董天媌和队友在临村的汽车修理店里,再次发现了这辆车的踪迹。而车主李某正在旁边废品收购站的院子里打牌。
  “这就对了,偷电瓶应该得出手,它无非就需要通过汽车修理或者废品站销赃。”董天媌说,和李某打牌的马某是废品收购站的老板,曾经就因为收赃被处理过。经过三天的连续蹲守,董天媌掌握了最新线索:李某和马某将偷来的电瓶卖到了天津。抓捕随即实施,在确凿的证据面前,李某和马某对盗窃电瓶一案供认不讳。
  电瓶盗窃案有了圆满结局,董天媌才顾上给远在四川老家的妈妈打了一个平安电话。“我上学的时候特别爱看警匪片,工作后我觉得电视上演的破案太顺利了,跟我们工作差距太远了。但我父母因为我工作的关系特别爱看,可看完之后就老是为我担心,叮嘱我出去要当心。”董天媌说。
  耐心蹲守
  侦破百余台电脑被盗案
  在董天媌从事刑侦十多年的经历中,最让她记忆犹新的是2011年发生在高速公路上一起货车财物被盗案。
  2011年11月4日凌晨4点,在位于西五环开往阜石路的高速路上,有一伙飞车大盗,专盯从某电脑城出来送货的大货车。据目击者称,他们共有三辆小轿车和一辆小货车。在行进中,竟在大货车司机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把车上的数十台电脑一扫而空。与此相类似的盗窃案件在石景山西五环路先后发生了几起,涉案金额数十万。
  董天媌和队员想尽一切办法寻找线索,并查到其中一辆车的车牌号是豫字开头,考虑到赃物有可能销到河南,中队的一名侦查员被派往河南省周口地区挨家挨户摸排线索和相关人员。“这名侦查员在河南一待就是半年,那会儿他的孩子还不到一岁,半年孩子都没见到爸爸。”一提到这事,董天媌特别心疼队员。
  案子一天没破,董天媌和她的队友就不放弃。几个月后,一个神秘报警电话带来了转机,报警电话称,那批电脑已经卖到郑州,而销赃人住在大兴团河那边。这正好跟董天媌他们摸查的情况吻合。
  根据报案人提供的线索,犯罪嫌疑人刚刚出手了一批货。事不宜迟,董天媌跟她的队友迅速赶到团河,找到并盯住了那辆嫌疑小货车。小货车启动后,董天媌和队友紧随其后。小货车上下来的一名男子也和侦查员在周口摸查的情况一样。尽管已经确认犯罪嫌疑人,但董天媌和队友按兵不动。“要想破案就必须找到被盗的电脑,可是这么多电脑会藏在什么地方,当时我觉得应该有窝赃的库房,而且库房离他也不会太远。”董天媌说,揭开谜团最好的办法就是蹲守。蹲守看着简单,却也考验着毅力和耐力。“夜里蹲守不能开空调,不能有亮光,手机不能用,抽烟也不行。”民警陈浩说。
  就这样,董天媌和队友白天守着晚上熬着,整整一个月,换来了案情突破性进展。一天晚上小货车干完活回来时,随后来了一辆河南牌的大货车,双方说了两句话后,紧接着两辆车一前一后开到河边去了。也让董天媌明白其实大货车就是他们的移动库房,他们直接把货卸到大货车上,装满了之后就拉出去销赃。
  2012年5月22日,历时半年的高速公路盗窃案告破,人赃并获,刘某等4人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共起获电脑150台。
  最不怕的是破案 
  最犯怵的是相亲
  今年34岁的董天媌是个地道的川妹子,虽然是个女孩子,但在队里兄弟面前很少表现出软弱的一面,就算面对穷凶极恶的犯罪分子,她也不害怕,但却有一件事让她最犯怵,那就是相亲。
  有一次,家里让她去相亲,一进门七大姑八大姨坐满一屋子,一向叱咤风云的“女捕头”这会儿却羞得说不出话了。“现在她还没跟哪位相亲对象深聊过,因为都还没到‘聊’的地步就吹了,干我们这行的,根本没时间出去玩,有时候饭刚吃到一半,案子来了只能跑了,一般人谁受得了啊。”董天媌的同事说。
  董天媌的父母每年都要从四川来北京看看董天媌,看到她每次办完案都是拖着疲倦的身体,一回到家倒头就睡,甚至陪他们聊天的功夫都没有,这让他们十分心疼女儿。为此,这么多年带着一帮兄弟冲锋陷阵的女“捕头”没少挨妈妈唠叨。
  董天媌队里有8个同事,谁身体不好需要照顾,谁家孩子生病,谁家老家在外地等等,队里每个人的情况,她都了如指掌。工作之余,她还常常组织大家搞点活动,或者带着大家聚聚,轮流到同事家热热闹闹吃一顿。
  她和同事们关系和和睦睦。提起她,队里人对她的称赞不绝于耳:“我们都愿意和她在一起,也愿意跟着她干活儿,这丫头该冲时能带着大家冲上去,该乐时也放开了和大家一起乐,该想到的她都想得很周到。都说包青天时代有御猫展昭,我们队里有‘天媌’董天媌!” 
  □本报实习记者  闫长禄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