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
2017-03-03
作者:
来源:
社区居民纯净心灵的后花园——走进甲骨文·悦读空间
□本报记者 杨琳琳 文/摄
“你好,请问您知道甲骨文·悦读空间在哪吗?”当记者一路打听终于来到西城区下斜街路口时,再次向路人打听道。这时,一位十三四岁的小姑娘正好经过,便笑着说:“我知道,你跟我走吧。”原来她刚刚放学,正要赶往甲骨文·悦读空间上课。
甲骨文·悦读空间是一家被读者称为北京最美的社区书店。那么这家书店到底有多美,近日,记者带着疑问走进甲骨文·悦读空间,一睹它的风采。
甲骨文·悦读空间坐落于西城区下斜街1号院东二楼。尽管它位于一条并不是太宽的街道上,但是周围居民楼却不少,这与它的“社区书店”的身份很相称。据了解,这里原来是北京广安门内街道公共图书馆。2016年,全新升级的广内街道公共图书馆正式亮相并启动了“2016广内社区阅读系列活动”。 书店立足社区阅读,打出“有声书店”的概念服务读者,提供图书借阅、销售、咖啡饮品、会员服务等内容,为读者开辟了一个可以纯净心灵的后花园。
一走进甲骨文·悦读空间,店内的设计风格立刻吸引了记者的目光。木制的桌椅、古香古色的书架以及随处可见的多肉盆景、绿植等相互搭配,书店内还播放着轻音乐,让整个书店看起来格外安静。“我经常没事的时候就来这里看书。平日里工作节奏比较快,来到这里能让我放松心情。喝杯咖啡,看着桌上摆放的可爱的多肉植物,这种慢时光的享受,总能让我得到充分的休息,比睡一觉还轻松。”来这里看书的张先生说。
因为是星期一,且还没到下班和孩子放学时间,这里的人显得有些少。只有几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在看报纸。老人告诉记者,他家就住这附近,退休之后一直闲在家里,自从有了这个书店之后,他就成了这里的常客。在这里,老人结交了很多“书虫”,让他的生活也变得有趣起来。
除了有成人阅读区,这里还专门设有亲子阅读区、活动区等等,可以满足不同年龄和群体的阅读需求,同时还可以举办各类公益阅读活动。工作人员介绍,书店在晚上9点才关门,所以晚上以及周六日来的人很多。这里还会开办各种课外班,很多家长都会陪孩子一起来。孩子上课去了,家长们则在书店看看书,很是惬意。
“您有首都图书馆的借书卡吗?”当一位第一次来的读者进门后,工作人员便问道,“首都图书馆的卡也可以在这里使用,您也可以使用该卡在我们书店进行借书、还书。”读者听了之后高兴地说:“那太好了。每次借书、还书都要专门跑一遍,这下可太方便了。”
如今,这里成了社区居民的公共书房。夜幕慢慢降临了,来这里看书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在这里大家以书会友,徜徉在书的海洋里,身心都得到了休息……
丰台卢沟桥地区总工会副主席
韩玉东
2017年2月23日
星期四
晴
开展工会知识培训擦亮工会品牌
这天,我带着科室大学生助理员小魏,去和丰台区饮食服务旅店行业协会穆惠妍会长接洽非公企业建会和培训事宜。
辖区餐饮行业工会联合会刚成立时,企业负责人不知工会是做什么的,企业工会主席因以前没有接触过工会工作,更是不知从何入手。
不能这样!一定要加强培训,提升非公企业工会干部的业务水平!在和穆会长谈了我的想法后,立即得到了她的支持。我们便立刻行动了起来。
起初,穆会长准备支持我们以饮食服务旅店行业协会的名义约谈部分有影响力的非公企业负责人。但考虑到这样做会让企业反感,于是我打算先以组织一些非公企业文体活动和业务培训入手,让企业负责人认可工会在助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让企业职工在工会找到归属感。
当我把这想法告诉一些企业后,企业老板表示:“没问题,工会组织活动我们愿意参加,要钱我们可以给钱,要人我们可以出人。”“只要工会别嚷嚷的热闹,没几天热乎劲就不见动静了,就行,工会有事就说话,我们企业全力支持!”……了解到企业和职工的需求后,我们便有了工作方向。
原先我以为大部分非公企业都忙于挣钱,把“利”放在首位,眼前的现实让我明白,咱们的企业骨子里就是好交朋友,只要工会心里有企业,企业心中还是会对工会信任的!
密云区馨欣社会工作事务所职工
冯玉芝
2017年2月17日
星期五
晴
做更好的自己
作为馨欣社会工作事务所微信公众号的运行维护人,我每天都要更新公众号内容,分享事务所的新闻、日常工作、有趣的心理学知识和有价值的美文美图。虽然,对于微信公众号这种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我并不像年轻人那么驾轻就熟,但在每一次编辑和更新中,我都尽量去做的更好。
今天,我发布的一篇文章是由社区居民姜露创作的——《必须相信自己》。这是一篇读《心灵之友》报的读后感,通过爱迪生的母亲鼓励孩子相信自己的故事,引发了作者一系列的思考和感悟。文章结构清晰,行文流畅,很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和思考。从个人角度,我很喜欢这篇文章,所以希望通过微信公众号分享给更多的人。
编辑并发布了文章后,我也在反思自己的工作,作为一名新媒体编辑,同时也是社区报——《心灵之友》的编辑,我在努力尝试丰富和完善自己的“出版物”,不管是报纸还是微信公众号,从选题到确定内容,再到编辑、校对,每一个环节我都认真对待,一丝不苟。虽然编辑出版的成果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看到自己每一次的成长与提高,我都打心眼里感到高兴。
我在别人的文章里摄取营养,也希望做更好的自己。所以今天我要对自己说,“相信自己,会做得越来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