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劳动者周末 > 正文

职场

2017-02-09 作者: 来源:

  精神病防治院医生的一天
  □本报记者 余翠平 文/摄
  每过6天,丰台精神病防治院的医生会连上24小时的夜班。2月6日,记者来到这里,记录了丰台精神病防治院主治医生袁崇友一天的工作。
  早上8点,袁崇友来到医院,昨晚上夜班的医护人员开始跟他交接工作,半小时后,他开始去病房探访他负责的十几个病人。
  “昨天吃得好吗?睡得好吗?大小便正常吗?有没有不舒服的地方……”袁崇友微笑着跟每个病人打招呼,并重复着这些问题。“袁医生,我双手不自主地颤动……”一位63岁的女病人大声对袁崇友说。袁崇友赶紧给这位女病人做检查,“要先给病人进行仔细的检查,然后才能对症治疗。”边检查,袁崇友边记录,并给出了处理方法,嘱咐护士按方子治疗,并照顾好病人。
  上午11点,病人开饭,袁崇友和其他医护人员需要看着病人进食,以防发生噎食或打架、吵闹的事情。
  “现在病人已经增多了200多个,可是病房空间有限,没办法,每个房间住了5个病人,床与床之间只有50公分的距离,他们中的很多人又有妄想症,他觉得你瞪他了,就可能跟你吵起来或打起来。所以我们得盯着,一旦出现突发状况,好立刻处理。”
  在盯着病人吃饭时,被病人撒一身饭的事时有发生,不过对于在丰台精神病防治院从业二十年的袁崇友来说,早已习以为常了。
  下午1点,袁崇友回到办公室,将上午病人的情况一一记录下来。这时,护士站打来电话,说有几个病人感冒了,袁崇友赶紧过去,查看他们的感冒症状,并开出药方。
  晚上8点,袁崇友正在写白天的病历,突然听到一阵喧闹,警察和家属将一个神情兴高采烈、说话滔滔不绝,但神态有异的40余岁男子送了过来。
  “他在家里又犯病了,我们实在没辙,只好报警,让警察和我们一起将他送来,辛苦你们医护人员了,好好照顾他呀。”这名40余岁男子的家属悲伤地对袁崇友说。“我没有病!我有钱,想给谁买东西就买,我厉害,想开车撞谁就撞谁……”40余岁的男子还在亢奋说着,手舞足蹈。
  袁崇友跟警察和家属简单沟通后,便和医护人员将该男子送进了监护室,然后开始劝导、安抚和约束性治疗,病人稍微稳下后,袁崇友嘱咐护士一定要随时观察病人,有特别情况一定立刻告诉他。“像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晚上,家属和警察将失控的具有精神障碍的人送过来,有的病人来时又抓又挠,医护人员根本无法靠近,这种时候,我们一般就得四五个人一起将病人抬进病房。防治院里一共4层,没有电梯,我们常常将病人抬到4层后,就累出了一身汗。”袁崇友笑了笑对记者说。
  晚上9点半,护士站打来电话:“袁大夫,有个病人在楼道里大骂,您快来看看吧!”袁崇友放下电话,马上赶了过去。
  “袁大夫,你来得正好,你为什么要害我爸?我爸跟你有什么仇?你再不放了他,看我怎么收拾你!”一个妄想症发作的病人,对着赶来的袁崇友一通咆哮,眼里放着凶光。袁崇友上前试图安抚病人,一个没防备,被病人踢了一脚,他和护士一起开导、劝解,进行相应治疗,过了不久,病人激烈的情绪终于消了下去。
  “他们都是患有精神障碍的病人,有的时候出现了‘妄想症’,有的时候躁狂,有的时候又无比消沉,有的时候对身边人很温和,有的时候又抓又挠,我们医护人员挨个骂受个打也是家常便饭,他们都是病人,也可怜,我们怎能跟他们计较?”
  安抚完病人,累了一天的袁崇友准备在值班室休息了,“晚上只要有突发情况,就得马上过去处理。”第二天上午8点,接班医生来了,袁崇友把需要特殊关注的几个病人做了详细交代,之后才安心地下班……
 
  北京燃气集团高压管网分公司
  张莹莹
  2016年12月16日
  星期五
  晴
  职工为给工会提问题犯了难
  已是到运行三所工作的第七个年头,通过努力,各项工作有了实质性进展。在上级工会和所里党政领导的支持下,运行三所分会腾出3间房屋作为数字工会小家,深入开展“一家一特色”建设,分别建立了职工学习小家、健康小家和女工小家,为职工配置了桌椅,健身器材和妈咪屋设施,制作了工会规章制度版面并上墙,明确了工作职责和任务,看到所里取得的成绩,我心里真是高兴。
  午间时分,温暖的阳光透过窗户散射在学习小家的各个角落,一名青年检修工一边喝着分会为大家准备的热咖啡,一边看着书。“味道还可以吧?”“不错,昨天晚上干到夜里凌晨四点,过来喝点咖啡提提神。”“还需要什么吗?”“哎哟姐,您可别再问我了,咱们工会为我们一线职工想得太周到了,我实在提不出什么意见了。” 他一脸愁容地说,嘴角却扬起了微笑。虽然简单的几句话,却是对我们工会工作最朴实、最有力量的肯定和支持。说话间,分公司工会专门给一线职工买的手套和围巾送到了,几位职工高高兴兴搬了下来,说:“围巾和手套真厚实,出去干活和骑电动车运行不怕受风了。”职工们笑嘻嘻地说着,目光里充满了喜悦。一线职工最善良,但也最实际。只有让职工们感受到企业的温暖与关怀,才能进一步把工作做好。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这是我们工会干部需要面对的一个永恒课题。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