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
2016-12-01
作者:
来源:
为首都百姓掌灯的人
□本报记者 马超/文 邱勇/摄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给行走的路人带来光明。在京城,有一群为百姓掌灯的人,他们默默无闻地奉献着,昼伏夜出,维护着每一条线路。
11月21日,北京迎来了入冬后的第一场雪,在刺骨的寒风中踏着积雪,“把微笑带回家,为最美劳动者点赞——2017年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大型公益活动走进北京市城市照明管理中心,本报摄影志愿者前往检修处、产业公司、监控中心等地,为一线劳动者拍摄笑脸照。
“11月20日我们就成立了应急备班,为这场雪我们等了一天。你们来得真是时候,平时白天我们可不在这里,晚上才出来。现在我们得出去巡检了。”走进北京市城市照明管理中心,检修处低压巡检班班长李燕芳正穿着工服,刚发动一辆工程车,准备外出。
李燕芳今年48岁,家住怀柔,他在公司已经工作了30年。“我们白天休息,晚上出来,越是节假日,我们越忙。我工作了这么多年,大年三十就没有和家人团聚过,因为路灯事关百姓行走照明的安全,关键时刻我们不能缺位。虽然家离工作的地方很近,但我回家和家人一起团聚的时候并不多。”李燕芳说。
李燕芳告诉记者,巡检班包括司机一共有14人,平时夜里负责二环内4.2万余盏路灯的巡检。“每天我们都会开车走遍二环内大街小巷。一旦发现路灯有故障就紧急抢修。有时候,我们也会根据热线电话反馈,前往报修地点。”
“今天的雪没有预料中的大,但我们准备很充分,一大早就有一线职工出去巡检了,查看是否有被倒掉的大树压坏的路灯。也有职工刚刚巡检回来,正吃早饭。路灯的防水等级很高,一般雨雪我们并不担心,我们主要担心由下雪引起的交通事故,撞坏路灯灯杆,造成路灯损坏。”检修处处长宋晓龙说。
雪也并不算小,院内的一辆辆私家汽车和工程车都覆盖上了一层积雪。听说要拍最美劳动者的微笑,一线职工们萌发奇思妙想,将车窗上的积雪擦去一部分,画出了美丽的笑脸,还写下了“2016”字样,并与之合影留念。
“我们24小时待命抢修,一旦有突发情况,我们就得冲过去,提供保障。昨晚三环有一处路灯坏了报修,我们就立即赶了过去,修好后回来继续待命。”产业公司的许梦宇说。许梦宇是一名90后,刚刚值完夜班,但他依然干劲十足,在摄影师的镜头下笑得很美。
“路灯坏了?具体区域在哪里?我们马上安排人手过来抢修。”拍完检修处和产业公司一线职工笑脸后,记者走进了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巨大的屏幕显示着城六区的路灯运行状况,每一处路灯都是一个小点,几名职工一边盯着电脑,一边盯着屏幕,一边打着电话。他们掌控着城六区路灯的运行状况。记者看见,大屏幕上显示有4处路灯正在抢修。
“下雪确实给路灯带来了影响,4处路灯坏了,一线职工们正在现场抢修。”监控中心系统运行班班长郭晟君说。他为了保障系统运行正常,与班内6人24小时倒班,确保运行的系统不出现任何问题。
井盖158427个,光源215040盏,灯杆171041基,电缆4423公里……监控中心大屏幕上的数据,反映了北京市城市照明管理中心繁忙的工作。北京市城市照明管理中心一共有318人。他们是百姓的掌灯人,是那缕光明背后的英雄。
北京建工集团博海有限公司
周红革
2016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晴
职工需求和企业利益一个都不能少
今天是个忙碌的日子,我们一分公司承建的甘李药业项目正式奠基开工了。
今天上午九点三十分,开工典礼顺利启动。该项目为两个标段,作为一分公司工会负责人,在公司工会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分公司工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要以工建促生产,不断促进工会保障工作。
在项目开工之际,我及时与项目经理、项目总工协调,采取多方面劳动保护措施促进生产经营工作。在技术上找到工程难点、危险点,制定先进的工艺措施。在管理上与相关负责人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提高工人意识,避免违章作业,严格按照规范要求为工人购买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绳等保护用品。一旦到了现场,这些就是保障大家生命安全的守护神,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
就在工程即将开工的关键时刻,却出现了一个让人痛心的消息,昨天下午突然接到电话,项目总工王强父亲病危。在这紧要关头,我必须行动起来,稳住局面。于是在昨晚紧急召开会议,将工程开工典礼的具体流程和事项分配安排妥当,配发安全帽、工作服,进行统一着装,并逐一叮嘱开工仪式的注意事项。随后安抚王强的情绪,并和他一起就家里情况进行安排。各个环节在稳步中进行着。十一点整典礼结束,我和王强便一同火速赶往老家。
职工的需求和幸福,企业的利益和发展,一个都不能少。我觉得这是我这个工会人的责任。
首钢矿业公司杏山铁矿
刘国珍
2016年11月16日
星期三
霾
重要的事不只要说三遍
作为杏山铁矿的一名职工,平时对安全格外关注,因为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一个不小心就会危及到职工们的生命安全,所以每一个工作细节都需要特别小心。
戴好安全帽、系紧安全带、戴上绝缘手套……做好准备之后,工人们便出发了。为让职工时时处处重视安全工作,我们的安全责任人随时都会不厌其烦地对落实安全生产工作多“唠叨”几句:“戴好安全帽、系紧安全带”“操作电气前必须先用电笔验电、断电。”警醒大家不能安而忘危。有心的人会把“唠叨”当成保命的东西,而无意的人会不耐烦、没耐心听,把没完的“唠叨”当成了耳旁风、“事儿妈!”我认为“唠叨”十分必要,有时候多说一句话、多一个动作,会挽救一条生命,不会留下终身遗憾,等发生了事故后再唠叨就晚了。网络上经常说“重要的事说三遍”,我要说“安全的事不只说三遍”。咱们的父母也爱唠叨,但是你会觉得他们烦吗?他们唠叨是对咱们的好和爱。每天“唠叨”安全工作,常念安全经,长鸣安全钟,让“唠叨”转化为根深蒂固的安全意识,久而久之固化成安全行为,就会时时处处把安全当成一种习惯。
假设你当时多走一步,假设你当时多检查一次,假设你当时戴上绝缘手套……多一点认真,多一份责任,也许事故就不会发生。安全工作没有捷径可走,重要的事不只要说三遍,安全要时刻记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