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劳动者周末 > 正文

图评

2016-10-13 作者: 来源:

  破解假日交通拥堵
  需要“智慧旅游”
  □许庆惠/文
  根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国庆假日旅游市场信息报告,国庆长假首日,全国铁路迎来客流量高峰,发送旅客1400万人次,同比增加11.6%。民航旅客运输量比去年同日增长6.4%,单日始发游客量达96.5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全国大部分地区天气较好,游客出行高峰前移明显。国庆长假首日,北京纳入全市监测的180个主要A级景区接待旅游者108万人次,同比增长9.5%;山东纳入全省监测的百家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139.7万人次,增长15.1%;四川纳入全省统计的76个4A级以上景区共接待游客106.2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2451.32万元,同比增长20%。(10月2日《京华时报》)
  长假这几天,微信朋友圈和网络上到处是各地高速路拥堵的图片和帖子。有人说,国庆旅游,“堵”成了一道风景线,也有人形容高速路成了车展会。还有更新鲜的,有在高速路上支上饭桌、点火做饭的,有遛狗的,有玩牌的,有打羽毛球的。被堵在路上的人,心情是既沮丧又无奈。宅在家中的人,看到此情此景,心中暗暗庆幸自己料事如神,选择宅在家中。
  造成“十一”长假全国性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和当年所推行的黄金周密不可分。当年为了刺激消费,加长“十一”休息的时间,为的是鼓励人们出门去旅游。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和情况的变化,已经显示出它的不足和弊端了。一是体现在交通上,更多的人选择了自驾游。截至到2015年末,中国的乘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1.3亿辆,居世界第一。许多家庭选择自驾车出游,规划好路线后,想走就走,想停就停。几千万辆汽车在同一时间内都涌到高速路上,能不拥堵吗?二是体现旅游的舒适度上,到处都是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的,根本就谈不上舒适度。
  所以,要想解决交通拥堵和景点爆棚的问题,需要运用“智慧旅游”来缓解。首先,有关联的行政职能部门应该在大数据方面有所作为,特别是在资源共享上有所突破。将所有高速路、景点在节日的车流、人流情况公布出去,供出行者参考,减少盲目出游;其次,是建立预警提示机制,特别是对5A、4A景区的接待人数限制、最大客流量、预计客流量等数据发布出去,以避免人们来扎堆儿。例如,今年“十一”,受G20影响,杭州旅游出现集中爆发期,预计接待旅游者将达1500万人次。预警提前发布出去后,就有一部分人取消了到杭州的行程;再次,政府应加强公共信息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引导。利用信息技术,开展预约服务。引导一部分出游者到非4A、5A景点,有效疏解顶尖景点的压力。同时也要提前发布高速路拥堵地段信息,号召人们乘坐火车、飞机、长途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减少高速路的压力。
 
  气温“说降就降”
  市民调侃“秋天被挤走了”
  吉林省长春市近日接连出现大幅降温天气,一度气温低至零下。一时还不适应这种低温的市民纷纷添衣出行,御寒保暖。有市民调侃称:“冬天提前来了,硬是把秋天给挤走了。”
 
  点评:虽然常说“春捂秋冻”,但也要因人而异。天冷了,还是要及时加衣,小心着凉。
 
  蒙古族男女老少
  手工缝制毡毯传承古老技艺 
 
  渐入深秋,甘肃肃北蒙古族的男女老少开始手工缝制毡毯,以抵御逐渐寒冷潮湿的天气。肃北蒙古族传统的手工毡毯分为“陶力古勒”“西日德格”“傲仁西日德格”等种类。毡垫制作工艺有一整套连续繁重的工序,包含擀毡、捻线、编织、绘画、裁剪、刺绣、贴花、镶边等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多项工艺,呈现出一品多技性的特点。
 
  点评:手工毡毯不仅具有防寒防潮防风等实用价值,更具有较高的艺术鉴赏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为他们的技艺点赞,为文化的传承点赞。
 
  景点推出“刻字林”
  游客两天刻满百根竹子 
 
  国人旅游喜欢刻字作画,“到此一游”成为国人的陋习,成为不文明旅游的标签。为此,位于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的金子山景点,特意将一片竹海定位为“刻字林”,游客可以在20多亩的竹海里的竹子上刻字、画画,喜欢刻什么就刻什么。刻竹林开放两天,就有100多根竹子刻上了字,内容五花八门,多以示爱为主。
 
  点评:是创新,还是无奈?总而言之,堵不如疏吧。只是,刻在竹子上的“爱情”不知是否可以天长地久?
 
  8岁留守娃陪爷爷奶奶出摊 
  一天包上万个馄饨
 
  10月5日,江西瑞金,因父母常年在外打工,8岁的刘明辉与6岁的妹妹跟着爷爷奶奶在江西瑞金农村老家生活。国庆节学校放假,兄妹俩就跟着爷爷奶奶到集贸会上卖小吃和馄饨。
 
  点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吃苦不是坏事,也并非意味着失去了快乐。留守儿童的成长之路充满艰辛。祝福他吧,愿“寒门出贵子”。
 
  湖北老兵重温军旅生活 
  追忆峥嵘岁月
 
  近日,湖北咸宁市干休所30余名离退休老兵重返军营,重温军旅生活。在军营内,老兵们观看了擒拿格斗、班组战术和攀登等演练,参观了班排宿舍、勤务值班室、图书室和荣誉室等地。看到如今先进的科技设备、完善的配套设施,老兵们感慨万千。
 
  点评:忆往昔峥嵘岁月稠。重回军营,眼前景象熟悉而陌生,老兵自是感慨万分。军队的发展强大有你们的功劳,致敬!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