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
2016-09-22
作者:
来源:
抢工期更要严把质量关
□本报记者 马超
9月18日,中秋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北京天气变凉。地处海淀区的北安河定向安置房项目现场,挖掘机、运输车辆往来繁忙。
用劳动竞赛保工期
“10月底前,我们盖好的保障房就要交工了。现在正做最后的市政绿化工程,处在百日劳动竞赛抢工期时期。”中建一局五公司北安河安置房第二项目书记邓青川说。用劳动竞赛来抢工期、比质量、比安全,这可是北安河定向安置房项目从开工到现在一年多工期的常用手法,往往是一个劳动竞赛刚结束另一个又开始。
“临近收尾,外墙安装、机电安装、卫生间防水、市政工程、园林景观等同时穿插进行,有10支劳务队伍近千人在现场奋战,我们希望按时交工,让老百姓早日住进安置房。”邓青川说。
邓青川介绍,北安河定向安置房是北京市重点民生工程,安置总户数4341户,总人数10183人,第二项目负责其中16栋楼房及附属市政绿化设施的施工。
“仅用70天,我们就将3号楼的地下3层、地上15层抢工完毕,从年初的基坑到结构封顶,平均3天半一层。3号楼还拿下了北京市结构‘长城杯’奖。”提起在劳动竞赛中的抢工期,项目生产经理乔磊自豪地说。
这速度是怎么拼出来的?乔磊说,关键因素是人,每一名职工都很拼。技术总监李冠军为了赶工期,肩负巨大压力。家中2岁多的孩子在小区和其他孩子玩闹时伤了眼睛,他也只是在孩子动手术那天陪一会儿,手术一做完,他返回岗位。
土建工长宋奇原定今年五一结婚,因为抢工期,只能先回老家领完结婚证,又立即返回施工现场,将婚礼推迟到了安置房交工以后。
质量不因工期紧而放松
抢工时,项目并没有忽视质量,反而是当做重点来抓。质量总监赵金锋深有感触:“保障房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虽然工期紧,但作为刚刚拿过中国政府质量奖的中建一局,本着工匠精神,每个环节都精心打造。我们作为质量把关人员,不能因为工期紧就有一点点放松。”
平时,赵金锋很注意施工的每个细节,在搭防护架时,赵金锋细致到一个螺丝钉都要用手去拧一下。“以地库为例,3层的螺丝钉就有约300万个,我们分成3组,抽查率至少20%,这就是约60万个,为的就是确保质量安全。”
抢工期间,有一天赵金锋在现场检查时,发现刚打好的混凝土上有一个脚印。“谁干的?混凝土上绝不能有一个脚印的。”在赵金锋的严厉追查下,很快就找到“事主”,原来后续流程人员因为赶工期,没等混凝土养护时间够就上来操作。
面对这种情况,赵金锋对该名员工进行了严厉的指责,并拿出整改办法。一方面,赵金锋督促相关人员趁混凝土未完全凝固时找补平;另一方面,向项目领导申请增加模板防护的投入,盖混凝土上,防止混凝土被人踩出脚印。“虽然增加了投入,但这样值得!”
赵金锋介绍,北安河定向安置房建设的标准并不低。考虑到近年来北安河地区雨水比京城其他地方多,卫生间等位置的防水要比正常的多出两道。验收时,验收人员也增加了一倍,确保能够及时验收。
“在劳动竞赛时,项目党支部和工会联合会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邓青川说。
邓青川说,看着抢工的员工一个个每天都很累,好些人累得不想早起,直接省掉早饭,但这样不能有旺盛的精力来保证上午的工作。为此,项目工会联合会推出了阳光早餐,每天换着不同的花样,吸引员工早起吃早餐。
“很多员工家在北京,但无法每天回家,我们就给职工宿舍安了空调,配备独立卫生间,准备24小时热水,创造良好的条件保证员工休息。”邓青川说。
北京天普太阳能集团工会副主席
郭凤廷
2016年9月14日
星期三
多云
“家”是工会服务不变的主题
又是一年中秋节,天普工会节前“徒步走健康 快乐过中秋”和“家和万事兴中秋晚会”两项活动终于忙完了,明天趁着放假可以好好歇一天了。
下午,看到女职工们一起在食堂包饺子,有说有笑,真是有种大家庭一起过年的感觉。当时就想,过会儿的晚会一定不能有疏漏。我一遍一遍地查看每项筹备工作的进展,员工们干劲十足,该准备的都提早准备着,心里也踏实多了。
晚会马上开始了,看到我们的职工礼堂400名职工汇聚一堂,很激动。“家和万事兴”,我特别喜欢这个晚会主题,正如公司程总在晚会致辞的时候,第一句就是“天普的家人们你们好吗?”中秋佳节,本应该是和家人、特别是长辈团圆的日子,但是因为工作任务重,假期时间短,大部分职工都不能回家看望父母,工会办中秋晚会,就是为了让职工找到家的感觉,让远在家乡的父母放心。
节目开始了,都是咱们职工自己编排的节目,唱歌、跳舞,还有相声、小品呢。从主持人、到灯光、舞美,餐桌服务人员,都是天普自己职工。
晚会很成功,和职工打招呼时,好多职工都说“大节小节,工会都想着职工呢,真是我们的娘家人。”作为公司工会副主席,对职工要知冷知热,想在职工前头才能为职工服务好,只有为职工创造家的氛围,才能让职工找到家的感觉,才能更好地安心工作。
公交客三分公司宣传干事
石磊
2016年9月14日
星期三
雷阵雨
为老人们办事 很神圣
现在是晚上十点,我刚刚迈入家门。今天是中秋节前最后一个工作日,更是分公司329路为北宫养老院增设站点的首日,也是我格外繁忙的一天。
作为一名宣传干事,把分公司发生的大事小情报道出来是我的本职工作。所以,我的工作地点一般都不在办公室,大多数都在基层车队和一线职工身边。
我驱车近一个小时来到了位于李家峪北附近的北宫养老院。也许是老人们都得知今天下午养老院门口增设站台的消息,院方组织老人们自发地来到了路边站台见证第一班车辆进站。
我来到站台时恰巧看到了这一幕,我眼前的老爷爷老奶奶都已经是耄耋之年,当他们看到车辆停靠在站台的时候,老人们都露出了笑容。也许今天是中秋节前一天的原因,我看到这一幕时联想到了团圆这个词,也许因为多了这一站就会使老人们和儿女团圆变得更便捷。养老院位置非常偏僻,增设站点显然对老人和他们的家人带来了很大帮助,我采访了几位老人和院长,他们都满口感谢。我在此时也感到了自己作为一名宣传工作者的神圣感。
回程的路上赶上了这个月以来最堵的一天,在半路停车休息时接到妈妈打来的电话,问我什么时候能到家,给不给我留饭。我赶忙说“晚上回家吃饭”。
天突然下起了雨,我不禁想到今天在养老院遇到的那些老人,他们的家人是否和我一样也在奔向团圆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