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劳动者周末 > 正文

社会纪事

2016-07-21 作者: 来源:

  历劫方显钢骨硬
  经霜更炼岁寒心
  ——记北京建工路桥公司党员职工毛有林
  □本报记者  余翠平
  横祸:
  老伴突发半身不遂
  “有的时候你不知道生活会突降什么灾难给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坦然面对吧。”
  今年60岁的毛有林是北京建工路桥公司的一名职工,他的爱人也在同一个公司上班,生活的轨迹原本可以在忙碌和幸福中平稳运行。
  18年前,也就是1998年,一场厄运,毫无征兆降临到毛有林幸福的家庭上。这年的一天晚上,毛有林的爱人像往常一样,洗菜、炒菜,忙得不可开交,突然,右手、右脚感到了麻木,很快就不听使唤,没有了知觉。
  毛有林陷入了巨大的惊慌中,赶紧把老伴送到了医院,最终老伴半身不遂,右半身从此没有了意识。
  “老伴之前一直血压高,老头疼,最终脑血栓引起了半身不遂。我当时很绝望,老伴才40多岁,儿子还在上小学,我平时工作也很忙,为什么会有这么可怕的事情发生?以后怎么办?”
  经过了短暂的痛苦后,毛有林振作了起来,开始带着老伴住到了工地上,照顾老伴的饮食起居。
  “我们半辈子的夫妻了,她现在病了,我必须照顾好她!”
  坚持:
  艰难中工程依然创佳绩
  时间转到2009年6月,北京建工路桥公司在内蒙古赤峰承接了红山大桥建设项目,毛有林因过硬的业务素质和领队能力,被派驻赤峰担任项目经理。一直将患有半身不遂的老伴带在身边的毛有林,此次也不例外,为不给项目部找麻烦,他租下一间平房来安置老伴。
  寒来暑往,塞外寒冬的天气说变就变,西北风、鹅毛大雪时常光顾,这间平房在寒风中冷得跟个冰窖似的。
  每当工作了一天的毛有林匆忙赶到家门口,一想起老伴来,内心的滋味如同五味瓶被打翻,“炉火灭没灭、老伴冻着没有,这一天吃饭了么?”一个个问号在脑中闪现。果然,炉火早就灭了,屋子冰凉!他大步走到床前,伸手一摸老伴的脸颊,凉如冰雪。尽管毛有林每次上班前都要给老伴儿穿上厚厚的棉衣、裹上厚厚的棉被。可每次当他回来后,老伴多半全身都已冻僵……
  他只能给老伴活动肢体、做些按摩,帮她恢复知觉,之后再去准备晚饭,等这些都结束了,已经是晚上9点。而他约好商量施工方案的同事也陆续来了,由于每到10月下旬,塞外就迎来了冰冻期,正常的室外施工均已停止。为了防备第二年的春汛,融化的积雪形成洪水有可能将正在施工中的大桥桥墩冲毁,工程必须要进行冬季施工!如何确保冬季工程质量、按期完工,是他们要解决的课题。
  为了照顾毛有林的特殊困难,大伙儿把每晚6点的碰头会改到了晚上9点;每晚都要研讨上3个小时。功夫不负有心人,多少个子夜无眠、多少次忐忑不安、多少场技术辩论终于等到了这一天,论证攻克难关的技术得到认可,毛有林当即带领工友们对新技术的实施进行了全面布置……
  整个项目工期缩短了6个月,创出赤峰地区冬季施工佳绩;当大桥建成通车的那一刻,当这两项工程技术获得国家专利技术的喜讯传来时,那雪花纷飞、热气腾腾的施工场面,依旧那样清晰,仿佛还在昨天。
  赤峰工程上取得佳绩的喜悦还意犹未尽,毛有林就带着老伴儿来到了江苏宜兴,开始了他新的征程,脑子里装的全是南北施工的差异、风土习俗的不同,脑海里琢磨的全都是如何把新组建的团队带出精气神儿,在这个国家级开发区打响北京建工品牌。
  劫难:
  儿子两次做开颅手术
  然而,老天似乎总是要考验这样的钢铁汉子。2013年底,29岁的儿子毛磊突发脑溢血住进了医院,不得不做开颅手术。
  消息传来,毛有林犹如遭逢晴天霹雳,但他清醒地认识到他是这个家的顶梁柱,不能倒!为了不让整个团队为自己的事情分心,他交代了一下手头工作,请示领导后,就匆忙赶回北京,来到儿子看病的医院。当看到仍处在昏迷的儿子,抓着扎吊针儿子的手时,坚强的毛有林泪流满面。术后,儿子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没能够继续住院治疗,病情没有得到控制。没过多长时间,就又住进了医院,不得不进行二次开颅手术。
  老伴儿得知此事后,病情直线加重!毛有林当时没有跟任何人说起自己家庭的困难,他选择独自默默的承担,满负荷的工作、照顾老伴的责任、再加上身处重症的儿子,让毛有林感觉自己的天空正被沉重的乌云侵袭、遮挡。但毛有林始终相信,生活犹如曲线,总有向上的拐点。终于,手机上一个电话号码的闪现让他有些许兴奋,是儿子毛磊的声音:“爸,我一定能好起来,一定能自己照顾自己。”此时,毛有林心中如同打开一扇门,迎进了雨后第一缕阳光。
  温馨:
  一家人住在工地辛苦却幸福
  如今,毛有林和老伴以及儿子一家都生活在工地上,儿子拄着拐杖也能够走上几步,孙女4岁,在上幼儿园,老伴经过多年的康复,已能慢慢走路,也能部分生活自理,这都让毛有林感到兴奋。
  他和儿媳轮流做饭,毛有林的老伴喜欢吃鱼、饺子还有面条,毛有林就变着法子学着做,中午忙不过来时,会从工地食堂端饭回来给老伴和儿子吃,日子虽然因为有两个病人变得艰难,但是,爱让这个家庭充满了温馨。
  8平方米的房间,两张桌子、十几把凳子、正对门口的墙上贴着一副  “岗位职责”,左侧墙上挂着一扇门,门后是个起居室,两张床,地上摆着两个塑料盆,角落处临时隔开一个厨房。这就是毛有林目前在宜兴的工作生活环境。
  在工友们的印象中,毛有林是个整洁、乐观、开朗、上进的人,作为党员,在困难和痛苦面前,他始终镇定自若顽强地与厄运抗争。
  每天出门前,给全家做好饭,一有闲暇回到家,他就做做家务,陪老伴和儿子聊天。“一辈子很长,风风雨雨总是难免,你不知道会碰到什么,我们虽不能选择生活,但磨难找上门了,也要扛得住;当时觉得很难,但坚持下来,就会发现,生活里还是有很多美好,我们现在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虽然还有困难要克服,但是,有盼头的日子才是幸福的味道。”毛有林说。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