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劳动者周末 > 正文

文摘

2016-07-16 作者: 来源:


  北京人
  是何时
  喝上啤酒的
  盛夏之时,来瓶冰镇啤酒,曾是老北京消暑纳凉的首选。北京的第一家啤酒厂又建于何时?老北京提着暖瓶排队买啤酒的事儿您经历或听说过吗?
  啤酒最早出现于东交民巷使馆区
  华工曾将啤酒戏称为“马尿”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英国公使最先进驻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德国等其他列强也纷纷在此建立使馆。啤酒是德国人最钟爱的饮品,几乎是走到哪里就把啤酒带到哪里。1862年德国设立使馆不久,便把啤酒带入了东交民巷,从此北京出现了啤酒。
  德国人视啤酒为“液体面包”,每日必饮。据传,一年夏天,德国人在使馆的院子里喝啤酒,几个华工在旁边清理花丛中的杂草,干得满头是汗,于是公使夫人将一杯啤酒递给他们,让他们以此解渴。但几个华工不知啤酒是何物,闻了闻,便连连摇头。公使夫人将酒杯塞到一位华工手里,让他尝一尝。那位华工刚喝了一口,就吐了出来,随后递给另外两位华工,他们也只喝了一口就吐了,公使夫人只好无可奈何地离开了。随后几位华工私下里说,这是什么酒呀,颜色黄了吧唧像马尿,味道苦了吧唧像汤药,远不如老白干喝着有劲儿,他们遂将啤酒戏称为“马尿”,并渐渐流传开来。
  据《八国联军目击记》载:1900年8月“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德国军队也把啤酒带到了京城,当时存装啤酒的木桶是用橡木制作的,显得很笨重。8月中旬的北京,天气还很热,德国士兵敞胸露怀,毫无顾忌地在街头畅饮啤酒,随后将啤酒桶弃置于街巷之中。这是有关啤酒在北京的较早记述。
  北京第一家啤酒厂始建于1915年
  “双合盛”寓意“双人合作财源茂盛”
  1913年春,山东福山商人朱克赓(字东海)在京西玉泉山办了“玉泉啤酒汽水公司”。他改造了原宫中御酒配方,引进西方啤酒汽水生产技术,很快酿造出第一批啤酒汽水,并首先送给逊位的清皇室品尝,由此得到赏赐。“柠檬、香槟苏打、香蕉、樱桃白兰地、橘子、菠萝”等饮料很快投入北京市场。
  1914年华侨商人张廷阁和郝升堂回国,暂居北京,在参观“玉泉啤酒汽水公司”时发现该厂生产的只是“带果味的汽水”,并不是真正的啤酒。次年,他们在广安门外旧观音寺11号兴办了北京第一家啤酒厂“双合盛五星啤酒汽水厂”。“双合盛”原是他们在国外开设百货商店的名字,意为“双人合作,财源茂盛”。
  建厂初期,该厂仅有糖化室一所、烤原料设备一套和酒窖三处。以后又进行了两次扩建,添置自动式烤原料设备一套,更换大型装酒机两部,扩充酒窖八处。酒厂采用清宫御用的玉泉山泉水,所用粮食多选自浙江、直隶(今河北)徐水的大麦,制酒用的酒花由捷克进口,酵母由丹麦进口。其产品口感醇厚,具有浓郁的麦芽香味。张廷阁还在民国政府农工商部将自己生产的啤酒和汽水注册为“五星”标牌。后来由于人力不足,该厂放弃了汽水的生产,集中全力进行啤酒的生产经营。1921年“五星啤酒”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获得两项大奖,1929年又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当时国人对啤酒了解得很少,且价格昂贵,一般人无力品尝。据1929年的统计显示,“约占十分之九”的啤酒都是供给外国人。为拓宽市场,张廷阁曾印制美女招贴广告扩大宣传,还举办了免费品尝、随酒赠送礼品等活动。
  “散啤”曾最受北京人青睐
  街头常见拎着暖瓶排队抢“散啤”
  啤酒最初在北京销量不佳,是缘于当年大多数北京人不习惯喝啤酒,认为啤酒有中药味,品不出啤酒特有的苦香味道。直到上世纪60年代,北京人对啤酒的态度才有了较大的转变。
  据《北京志·综合卷·人民生活志》记载:“1959年以后,居民口粮减少,副食品供应不足,营养缺乏是普遍现象。居民为了增加热量,尽管当年啤酒、露酒被列入凭票限量供应范围,但酒的消费量依然增加。市面上有时有散装啤酒供应,而且不限量购买,居民为了购买啤酒,往往是提着暖壶、端着铝锅,在饭馆前排起长队。”
  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啤酒再次进入京城百姓的视野,饮用者不断增加,但由于市场供应紧张,京城街头再次出现了人们拎着暖瓶排着长队抢购散啤的场面。有一段时间,不少饭馆都贴出“买一升(瓶)啤酒搭卖两盘菜”的“告示”。
  1981年以后,外埠啤酒大量进入北京,市场销售完全敞开,居民家庭啤酒的消费量逐年上升,因为这时人们的手头宽绰了,喝啤酒逐渐在京城流行。特别是电冰箱、冰柜普及之后,冰镇啤酒成为夏季人们消暑的佳品。对于不少年轻人来说,最过瘾的是不用杯子喝,而是直接用啤酒瓶子嘴对嘴地喝,美其名曰“吹”。每到三伏天儿,在大杂院的房檐下、门道里、大门前,街巷的餐馆里,都能看见人们畅饮啤酒的情形。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京城的啤酒供应更加充足,市场上已很少见到散装啤酒,而装潢精美的瓶装啤酒和各种牌子的易拉罐啤酒比比皆是……
  据《北京晚报》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