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2016-06-02
作者:
来源:
创业需要技能 更需要创意
陈寿强 798魔术调酒工作室合伙人
“我觉得创业现在是个很容易的事情,但如果能做自己喜欢的,再加点创意,有了跟别人不一样的新意,那就更好了。” 798艺术中心的“SEVEN”酒吧合伙人陈寿强现在的身份有些“特殊”,在这家酒吧里,他不仅是首席的花式调酒师,多数的客人和活动都冲着他来,更因为他还是个魔术师,在表演花式调酒的过程中随时可以给客人“露一手”,更可以为大型的活动或者个性的表演进行魔术和调酒结合的定制,让客人选择多多。
虽然是90后,但来自江西的小伙陈寿强从十几岁就开始对调酒有了兴趣。之前只是在电视上看到调酒师表演,后来,一次无意中在公司的草坪上,看见一位调酒师拿着几个空瓶在练习,觉得看起来并不难,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也拿起瓶子转动起来,才发现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样简单。为此,他决定去专门的学校进行培训。在获得家人的支持后,他来到了北京,一边在学校学习,一边在外面打工实习,学习经验。很快,结束学业的他不仅掌握了专业的技巧,还累计了不少“实战的”经验。
2011年,陈寿强参加了由北京市总工会等部门联合举办的职业技能大赛,刚刚走出校门没多久的他居然拿到了大赛的第三名。大赛的经历不仅给他带来了荣誉,更让他开阔了眼界。他告诉记者,比赛期间和不少业内的高手切磋和交流不仅对自己的技能有了一定的提升,更对于业内的发展和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一定的思考。“其实调酒师行业的发展空间挺大的,除了练习好调酒,我还想有不一样的尝试。”之后,除了开始参加不同的比赛,他尝试建立自己的工作室,进行创业。
和一般单纯的调酒工作室和酒吧不同,陈寿强的“SEVEN”酒吧,不仅有炫目的花式调酒,更有让人耳目一新的魔术混搭到调酒表演中。这种形式不仅让观众和顾客有了全新的体验,更吸引了大批的爱好者,使“SEVEN”酒吧开始逐渐在业内崭露头角。陈寿强成了798剧场唯一指定的调酒演出嘉宾,他的酒吧也在798园区内小有名气,不少主题沙龙活动都选在他的酒吧举办。年底活动扎堆的时候,不仅他的档期排的满满当当,他的酒吧也是满约包场状态。
鸡尾酒杯8个、盎司杯一排、八角杯三排……初夏的傍晚,正是酒吧开始热闹起来的时候,陈寿强的助手提前在给他准备当晚表演用的道具。这天晚上的一场包场沙龙活动是一个社群网友的小型交流会,为此,陈寿强的花式调酒表演是本次活动中的“点睛”环节。道具的位置和数量,他又重新检查和核对了一遍。“一个小小细节的疏漏就会影响整个表演的效果,要做到万无一失,才能给观众最极致的体验,”他告诉记者,多年的调酒表演对于他来说已经驾轻就熟,但要配合不同的主题进行设计,达到最佳效果,还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通常在接受邀约的过程中,陈寿强都会提前和客户对表演的主题进行沟通,在确定方向后,他会提前进行创意,一些新的想法和动作,也会提前反复练习。
“除了工作,大部分的时间我还是在进行练习和设计,包括花式调酒的技巧和魔术的结合等。现在光靠单项的技能可能可以在独一的岗位上挑大梁,但如果要让观众时刻保持新鲜感,还需要在创意上多下功夫。”陈寿强告诉记者,现在酒吧的业务已经到了一个台阶,他也找了一些合伙人来帮忙,他更多的时间除了邀约的演出,是在琢磨创意和点子。对于从技能大赛中走出来的创业者,他认为创业并不难,创业成功也并不难,在于创业者除了有自己的“看家本领”,还要有更多的创意,这样才能走更远。
□本报记者 闵丹 文/摄
短短两年就开设 首个加盟店
毛鹏 汽车养护升级中心创办人
面积为2200平方米的“前店后厂”;休息室墙上有汽车涂鸦,座椅设计成汽油桶形状,桌上纸巾盒为集装箱造型,处处体现汽车文化……这就是毛鹏位于南四环附近的汽车养护升级中心。虽然如今生意做得顺风顺水,马上要开加盟店,但他说创业的甘苦唯有过来人才知道。
当过乒乓球运动员,之后进入北京商学院读书,毛鹏2007年毕业后应聘到中国金币总公司下辖一家子公司,从事销售工作。三四年间他就提升为部门副经理,发展看似不错,却不快乐。“我并不安分,不喜欢国企氛围,也觉得发展空间不够大,还是想找机会往外闯闯。”
毛鹏的父亲就是一个创业者,开过一家较大的化工电镀公司,但他不愿意依靠老人,想自己打拼一番事业。喜欢玩车的他2007年买了第一辆车,然后简单改装,在玩车过程中认识了很多人,还参加了改装车俱乐部。从2011年底起,他利用业余时间,开始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做汽车贸易生意。他主要负责市场部分,逐渐开辟了数条销售渠道。
期间,他通过美国一个朋友的搭桥,获得美国一个汽车产品的中国代理权。为了谈下这笔生意,他专门邀请美国厂商来北京查看市场,对方惊讶地发现一次车主聚会就能吸引来2000台车,大大增强了开辟中国市场的信心,于是和毛鹏签下合同。通过推广,这款产品的订货量从最初的40万美金增长到现在的100万美金,国内有16家代理商销售,单店年销售额就达到七八十万。
2014年,孩子的出生,让他最终下了辞职的决心,因为他想给孩子留下精彩的人生故事。这时的他,有做生意的经验,有市场渠道,有资金,有一定的营业额,踌躇满志……
虽然有所准备,但没想到一个“找场地”给了他当头一棒。“谁做生意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我在创业初期就遇到了坑。”他开始筹备场地时,曾经在东边看上一块1400平方米的院落,和房主签了合同后开始装修。没成想装修到一半时,房主突然开始在院子里盖楼,多次交涉都没有用。惹不起对方的他只能认栽,房东只退还了半年租金,但装修的20多万元就此“打水漂”。 很快又有一个朋友介绍一个地方,他兴冲冲地去看完,中介费给了几万元。可左等右等对方都不签合同,仔细一打听原来压根没这事。
两次挫折,给之前发展顺利的毛鹏上了一堂社会课,他逐渐磨去棱角。
后来,通过车友会和客户的介绍,他终于找到位于南四环附近的一块地,公司于2014年9月正式开业。
据毛鹏介绍,开业时,员工算上他只有6人,如今已增加到20人;资产翻了几番。京城的汽车养护升级公司多如牛毛,他的企业为何能迅速“上位”?这与企业的精准定位有关。
他们把中心的核心客户定位在25到35岁年龄段,这类人群最有购买力,爱时尚,愿意为了爱车投入。 为了服务好客户,中心一改客户与车分离的传统店铺做法,允许客户在汽车改装养护时站在边上查看;要求技师耐心回答客户问题,让客户来店消费能学到养护知识。而且他很看重线下活动,找到很多餐厅、马场、滑雪场等不同行业寻求跨界合作,组织客户开车去玩,实行一条龙式服务,客户可以享受一定折扣,这样极大增加了客户对企业的黏性,维持住一批客源。
5月底,中心的首个加盟店在呼和浩特开张,随后西安也要开分店,他的目标是在全国开出20家左右分店,北京总部将输出产品、培训、线下活动等资源。他认为汽车改装升级是一个朝阳产业,未来发展机会更多。
采访的当天天气较热,穿着短袖的他露出“花臂”。记者询问他“这是否代表对汽车改装文化的迎合”,他笑了,半开玩笑地说,这是为了断自己回体制内的后路。
对于现在的创业热潮,毛鹏的建议是想到就去实现,“做就有1%的机会,不做机会只能为0。”同时,创业者要具备很强的执行力,否则是浪费人员和运营成本。他认为管理者要敢于分级放权,抓自己最擅长的部分。
□本报记者 任洁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