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劳动者周末 > 正文

图评

2016-03-12 作者: 来源:

  莫言的
  “十年一贯制”教育
  勿轻言否定
  □辛望/文
  “十二年中小学教育太漫长,我建议缩短到十年。”全国政协委员、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政协分组讨论会上带来了自己的提案。他认为,学制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希望国家能够从学制上首先做出探索。
  莫言建议,可以实行“十年一贯制”学制,取消小升初和初升高两次统考,让学生在连读的学校轻松愉快地健康成长。受过十年免费义务教育后,学生毕业时刚好十六岁,必须参加升学考试,一部分升入大学,一部分进入学制两年的职业教育,在国家经济允许的情况下也应该考虑免费。
  莫言的“十年一贯制”提议一经报道,迅即成为微信圈里转发的热点。但反对者也不在少数。
  反对者的意见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应当以成年人的身份进入大学,如果进行十年制教育,十六岁还没成年就上大学,很难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二是改变以考试作为评价的根本标准才是教育改革的根本问题,如果考试评价体系不改,十年制义务教育还会加重学生负担。
  如果说担心学生16岁上大学有点太早,其实可以采取“错龄入学制”来缓解。正是在本次两会上,任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的朱晓进委员就提议,不妨将男生的入学年龄延迟到8岁,女生还是6岁上学。总之,允许家长视各家孩子的发育情况来定。
  担心孩子们在上了十年学之后,就要面临高考这个大关口考验的人,实际上也是顾惜孩子们,想让他们拖一两年再参加高考,那样痛苦会小一点。其实,谁都知道,如果高考这道关口不做大改革,千军万马闯关的时间早晚要到来,迟来两年和早来两年,没有本质区别。
  取消小升初考试和中考,这一点几乎是所有家长的期望,也必将得到学子们的认同。至于是否方便把学制缩短成10年,人们觉得可以商议,也可以因地制宜来办。
  教育改革是个综合性的大工程,牵涉到千家万户。唯其复杂,就更需要集思广益,并鼓励因地制宜、先行先试。对教改的新提议,不要不合自家胃口就轻言否定,也不要因为此方子一时三刻难以去掉病根儿,就断定方子无效。
  笔者的意见是,关于教改,要鼓励大众献计献策,只要方向对头,就应予以嘉勉。即使一时难以治本,如果有利于治标,只要无毒副作用,也可拿来一试。对于像教改这样复杂的改革工程,最怕的是当政者脱离实际,一意孤行。
 
  “大肚男”赛跑
  男人体验“怀孕”
  3月8日,正值国际劳动妇女节,为爱“孕动”公益活动在长沙万家丽国际MALL开幕。众多丈夫装扮成“大肚男”进行赛跑,为妻子夺取赠送的分娩包,并以此呼吁大众关注育龄孕妇的健康。
  点评:男人扮成孕妇,可以体验一下女人怀孕时的艰难,从而能更好地照顾她们。
 
  哈尔滨松花江面禁行
  行人冒险过江
  近日天气变暖,为保障行人安全,公安机关在哈尔滨道外、道里松花江江边竖起“禁止通行”的警示标语。标语虽然醒目立起,但江面上依旧有行人通行、游戏,甚至有雪地摩托驰骋。
  点评:天气变暖了,虽然一些冰面表面上看起来很结实,但其实暗藏危机,希望行人不要抱侥幸心理,以免酿成惨剧。
 
  西安一医院医生带病
  趴床上给患者看病
  几平方米的小小诊室里,一张检查床靠墙放着,床上趴着的却是一位医生,患者在旁边站着或坐着,不时给趴在检查床上的人递过去各种检查报告。趴在检查床上给患者看病的医生,是西安西京医院的吴振彪教授,因腰椎间盘突出,长期腰痛。他看了几位病人后,腰痛犯了,站都站不住,却坚持为90多名患者看病。
  点评:我们要为医生的敬业态度点赞,但是,也提醒医院,应该安排医生养好身体再上班。
 
  一辆小面包车
  竟挤了33个娃
  近日,安徽省霍邱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民警在辖区道路开展巡逻管控,当巡逻至长集镇四里村皖星幼儿园附近路段时,发现一辆福田牌普通客车,车内挤满了学生,执勤民警当即将该车拦停并依法进行检查。经查该车驾驶人张某持A2证,系霍邱县夏店镇何大庄村人,所驾车辆核定载客9人,实际载客33人,超员达100%以上,属严重超员违法行为。
  点评:一辆小面包车居然塞进33个孩子,司机胆子太大了!如果出交通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球棒飞向男孩
  男子伸出胳膊挡下
  近日,美国一场棒球赛球场险些上演一出悲剧,一支球棒突然朝一名男童飞来,差点就将他击中。这出意外发生在上周六匹兹堡海盗队对亚特兰大勇士队的春季训练赛上,海盗队的一名队员的球棒在比赛过程中脱手,直接朝观众席飞去。一名摄影师捕捉到了球棒飞向一名小男孩,然后迅速被邻座的男子伸出胳膊挡下的一瞬间。也许是幸运,或是“抢救”及时,球棒仅仅击中这名男子的手臂,没有伤及其他人。
  点评:球棒飞得快,邻座男子的手快,摄影师的手更快。棒球棒的份量应该不轻,如果真被砸中,后果可想而知。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