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劳动者周末 > 正文

情趣

2016-01-30 作者: 来源:

  从航模爱好者到航拍“飞手”
  □ 本报记者  李一然  文/摄
  现工作于开发区总工会的孔跃进,1958年出生于北京一个部队大院。孔跃进从小就喜欢无线电,喜欢航模,并由一名航模爱好者,成为了专业航拍飞行器的飞手(注:航拍飞行器由两人控制,一人控制飞行器,一人控制镜头,前者称为飞手,后者称为云台手。)前不久曾借调中央电视台赴欧洲航拍纪录片三个月,在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人面前,展示了中国航拍飞行器飞手的高超技艺。
  从小着迷科普杂志
  孔跃进上小学时,便对科普杂志着迷,对里面的航模图片百看不厌。上中学时,孔跃进是班里的物理课代表,并自学无线电,经常花几分钱买个二极管、花一两毛钱买电阻、电容,自己缠线圈、做天线,攒半导体收音机。他还根据电磁波的接收与发射原理,自制了两个半导体无线电对讲机,物理老师大加赞扬,拿去当做教具。
  中学毕业后,孔跃进当了六年兵。复员后,他开始挣钱、攒钱,圆自己的航模梦。
  孔跃进买的第一个航模,是个烧混合燃料的木制单翼航模,翼展一米二,上千元。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上千元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孔跃进不吸烟,省吃俭用,攒了很长时间。交完钱,孔跃进抱着一张图纸、一大堆木条木框、一个发动机回到家,对着图纸开始用胶拼装航模。
  那时的航模还没有电动的,都是靠燃油发动机作为升空的动力。发动机体积不大,一次装满油只能飞十多分钟。发动机发动后,用遥控器控制其滑行、起飞。别看航模上的燃油发动机个头不大,但因没有降噪音装置,发动起来声音很大,比现在的轿车发动声音大多了。随着航模上的螺旋桨高速旋转,孔跃进操纵航模开始滑行,滑行十多米后,航模开始起飞、升空。遥控器上有油门,能控制航模速度。
  那时,孔跃进基本每周都玩一次航模,要么去昌平沙河的废弃机场,要么去当时还很空旷的亦庄。
  从航模到航拍飞行器 
  孔跃进当时玩的航模能飞几百米高,遥控范围有一公里。让航模安全落地是个技术活儿,如果判断、操作失误,就有可能让航模“失联”或发生“空难”,另外降落时选择“跑道”错误,也会让航模折断翅膀。
  一次孔跃进在亦庄玩航模,降落时因选择的“跑道”不够长,结果航模撞到了马路牙子,一个前滚翻,翅膀折了。回家后孔跃进便开始维修航模,下个星期再飞。那时,孔跃进的理想,是自己有个能够航拍的航模。
  后来市面上终于有了带航拍相机的进口运动锂电航模机,这种航模机翼展1.6米,上面携带的航拍相机每隔十秒,自动拍照一次,也能拍视频,不过效果不好,这令孔跃进有些失望。
  这架航模跟了孔跃进一年多,结果一次在亦庄飞行时,意外“失联”了。那天,孔跃进站在一棵大树下,仰头操纵航模。为让航模始终在自己视线内,他一直不让航模在大树上空飞行。
      也许是受风的影响,航模突然越过大树上空,飞到了孔跃进身后,因有大树遮挡,孔跃进看不到航模,无法操控,他急忙跑到树的另一端,但为时已晚,湛蓝的空中,已无航模踪影。玩航模的朋友得知后打趣地说,“你已达到玩航模的最高境界——带着航模出去,只拿着遥控器回来。”
  被借调央视赴欧洲参加航拍
  孔跃进前后一共玩过十多架航模,航模刮到树上、空中冒烟、发动机空中停车、倒栽葱、因“空难”缺胳膊断腿儿都发生过。不过玩航模也给孔跃进带来了很多快乐。
  孔跃进说,以前亦庄有个很大的湖,冬天湖结冰后,湖面一平如镜。四周空空荡荡,看不到人影。听着航模发动机的声音由小变大,看着航模由慢变快最终起飞升空,上、下、左、右任意飞行,而这一切,全由自己操控,那滋味很美。
  2000年以后,孔跃进开始迷恋上了航拍飞行器,并渐渐在圈内小有名气。前不久,孔跃进借调中央电视台,赴欧洲航拍记录片三个月。
  一次,在欧洲一个宁静的小镇,清晨,石子铺成的路上没有一个人,孔跃进操控国产六轴航拍飞行器,开始在离地面不足20厘米的高度缓缓前行,然后逐渐升高、加速,越过一栋栋建筑、一片片森林,最终到达浩瀚的大海。航拍特有角度下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
  还有一次航拍喧闹的城市,航拍结束后,有几位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人得知孔跃进 操控的航拍器是中国自主生产的连连称赞,孔跃进感到很自豪。同时,在一大群老外面前游刃有余地“玩”航拍,被人欣赏,孔跃进心中很美。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