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劳动者周末 > 正文

情怀

2015-12-05 作者: 来源:

  歌声飘过的70年
  83岁老人的歌者情怀
  □本报记者 杨琳琳 文/摄
  从小学六年级至今,整整70年的岁月里,熊克明上过战场,当过陆兵、防化学兵、骑兵,最后成了一名普通职工,不管周围的环境如何变化,但唯一不变的是熊克明嘹亮的歌声,以及歌声里传递出来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回想70年的唱歌路,83岁的熊克明也禁不住佩服自己,“今年正好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我坚持唱歌70周年的纪念,抗日战争的胜利源自革命前辈坚定的信念与无谓的奉献,于我来说,就是传承前辈们的那份坚韧。”
 
  熊克明的歌声没有像明星一样出名,为人们所熟知,但是对于熊克明来说,他站在舞台上,只要有机会他总会唱上一首。用歌声带给大家欢乐,这就是熊克明最大的心愿。
  上小学时
  课堂上与音乐结缘
  说起与音乐的缘分,熊克明最想说的就是感谢自己的养父母,是他们给了熊克明上学的机会。原来熊克明的养母不会生育就抱养了熊克明。“我养母跟我说,我生下来18天,就被抱到了养父母家。之后亲生母亲喂奶喂了一周之后就走了,再也没有联系过。”熊克明说。
  尽管当年的生活条件比较差,但是1933年出生的熊克明却没有吃太多苦。当时熊克明的养父在砀山县(现在是砀山市)税务局工作,是一名普通职员。到了该上学的年龄,养父母还专门拿出一部分钱让熊克明上学。
  让熊克明记忆深刻的是小学六年级时,学校开的音乐课。“第一次接触到音乐,会唱一首歌之后,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回家就给爸妈唱。”讲起小时候的欢乐,熊克明说话的语调都变得很欢快。
      音乐就像一只翩翩的蝴蝶,带动熊克明全身的细胞随之起舞。小学的音乐课就这样为熊克明打开了一条快乐的山泉,为今后的人生定了一个积极向上的调子。
  上战场
  一路唱着嘹亮的歌声
  1948年淮海战役之后,熊克明的家乡解放了,当时熊克明是初中三年级的学生。“1949年7月份,我上完初中,9月份马上开学上高中了,当时家里光景就不好了,我就辍学,参军了。”
  尽管上学的时代结束了,但是唱歌,熊克明可是没有忘。也正是歌声一直陪伴着他走过人生最艰苦的时期。
  1949年9月15日,16岁的熊克明成为了一名军人。“当时部队里的军人文化水平基本不高,大多数都是文盲。我还上过几天高中,在部队里文化水平还算比较高的。”熊克明笑着说。正是因为文化水平高,熊克明在部队当上了一名文化教员。
  在部队的日子,熊克明是快乐的,因为有战友相伴,也有歌声相伴。“那时候我教其他战士学拼音、学汉字,这对我来说是小菜一碟。除了教这些,我们还教唱歌、舞蹈,唱歌我之前学过,不陌生,这舞蹈对我来说有些难度。所以我都是现学现卖。”
  1952年春天,熊克明所在的部队接到上级抗美援朝的命令。1952年9月,熊克明作为部队的中心文化教员,随着部队上了战场。“当时我们接替的正是黄继光所在的15军,并且我所在的阵地在黄继光所坚守阵地的左边。”熊克明说。
  炮火纷飞、狼烟四起,夹杂着战士们的血和泪……熊克明说到这里,脸上的表情变得也很严肃。
  熊克明记得他们是从吉林省的凤城市进入的朝鲜,鸭绿江上临时搭起了浮桥,让他们通行。经过十八天夜行军熊克明和战友们才到达前线。原来为了保障行军安全,他们都是在夜里行动,每天夜间走100多里。尽管是夜间秘密行军,没有一点亮光,但部队依然会遭到敌人的袭击。“急行军头一夜我们就遇上了敌人的炸弹,我们一位小卫生员的膝盖骨当场就被炸了下来,只得送回国内治疗了。”
  越来越近的前线,以及行进中遇见的大大小小的炮弹坑,让熊克明越来越看清楚战争的残酷。“人都是从恐惧到无谓的。”熊克明说。
  战场上的熊克明很勇敢,带着各连的文化教员到处给战友们做思想工作。“大家都是年轻人,基本上都没有上过战场,难免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我们就负责疏导。”在战场上待的时间长了,熊克明就掌握了一定的规律。“我们就选在敌人炮火间隙的时间里,来到战友们身边,大家相互聊聊天,有什么问题说出来;另一方面也提升一下战士的士气,教大家唱歌是我最喜欢的方式,通过歌声唱出自己的心情。”
  没有优美动听音乐的伴奏,只有时不时从远处传来的炮火声,就这样也阻挡不了熊克明和战友们嘹亮的歌声……
  与土匪相斗的日子
  人烟稀少只有悠扬的歌声相伴
  经过战场的洗礼,熊克明已经成为了一名机智沉稳的小伙子。  1960年,经人介绍对象,熊克明结婚了。让熊克明没想到的是,刚结婚四个月,他就要离开妻子赶赴“新的战场”了。
  1961年,熊克明到青藏高原果洛军分区骑兵团上任了。骑兵团将近100人,每人两匹马,一匹马骑,另一匹马拖着帐篷和粮食。“我们天一亮就收起帐篷,然后四处游走,寻找西藏叛乱的残匪。”
  用熊克明自己的话说,这一年时间他们过着野人般的生活,常常都是走一天也见不到一个人。“平时我们都舍不得骑马,为的是平时不骑马,战时有马骑。”熊克明说。
  那时通讯工具不像现在这么方便,所以熊克明和战友们平时与外界没有了联系。唱歌就成了熊克明和战友们的业余乐趣。“那时候我还不会唱《红军不怕远征难》这首歌,否则我会天天唱。”当骑兵的那段时间,冰山、雪山、沼泽地、草地,熊克明和战友们都走过,这首歌也是熊克明当年的真实写照。
  “记得过草地的时候都是提心吊胆的,最怕的就是老鼠窟窿。草比较高,往往看不见隐藏在草下的老鼠窟窿,一个不小心就会‘马失前蹄’,特别危险。”熊克明说,“除了青藏高原上这种自然的危险,还有就是隐藏在暗地里的小股残匪,他们手中有武器,危险性极高。”
  夜幕之下,繁星点点,升起一堆篝火,忘记白天时刻的危机四伏,是熊克明最喜欢的时光,因为这段时间是音乐的时间。
  现在,熊克明最喜欢唱的就是《红军不怕远征难》,每每唱起都会想起在青藏高原的那段日子。
  用歌声
  打动妻子的心
  艰难困苦的日子里歌声给予熊克明的是慰藉,除此之外,还帮熊克明俘虏了一颗芳心——熊克明的妻子,让熊克明与妻子找回了曾经“错过”的恋爱。
  体型胖胖的熊克明站在爱人身旁显得有些矮小,说起两人之前结缘,熊克明妻子笑着嗔怒道:“他比我大8岁。当时我家出身不好,我母亲非让我找一当兵的……”熊克明爱人说着,熊克明就坐在一旁一脸笑容的看着妻子。等妻子说完,熊克明补充道:“我们是老了又找到了爱情。”
  熊克明喜欢唱歌,用自己乐观的行动带动妻子,后来妻子跟他曾参加同一个合唱团,而且还到处演出。就这样,两人在歌声的世界里唱出了爱情的火花。
  “我为什么今天早上迟到了呢?就是因为她非要我先送她到大栅栏,之后我坐车不方便了,就迟到了。”熊克明接着解释说,妻子在一旁幸福的笑了……
  峥嵘岁月的生涯,歌声时刻陪伴在熊克明左右。从部队转业到工厂,又从工厂到北京市职工业余大学,唱歌是他唯一的乐趣。1982年初他积极参加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业余合唱团,直到离休后的今天,他都在唱歌,是音乐给了他完美人生。
 
山庄赞
 
碧海山庄邻金海,
海美庄俏众赞美。
山青水绿衬红花,
庄园建筑似皇家。
休息娱乐一体化,
养老场所人人夸,
站里休养就像家。
 
董玉凤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