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怀

王成然:
花甲老人十载春秋 照顾九旬偏瘫老母
“真想听她再叫一声我的小名:大群……”谈到母亲,丰台南苑乡61岁的王成然瞬间眼圈红了,就在两个月前,他94岁的老母亲离开了人世……
用真情诠释孝道。在丰台区南苑乡的和义北里小区,经常能看到这样的一幕:一个花甲之年的老人用轮椅推着一个90余岁高龄的老人,穿梭在医院与家之间寻医问药。已经成为了一道感人的风景线。而这道风景线,延续了整整10年。
80多岁老母偏瘫 他日夜精心伺候
十年前,还在家里种田的王成然80多岁的母亲突发脑溢血,经医院全力抢救,老人脱离了生命危险,却落下了下半身瘫痪的后遗症,医生曾下判决书:老人在世的时间不多了。望着母亲那苍白的脸,想起母亲曾吃过的苦和对自己五十多年的养育之恩,王成然暗自发誓:一定要母亲好好地活着!
王成然开始每天变着花样满足老人的“胃口”,每次做饭前,征求母亲爱吃什么成了家里雷打不动的规矩。
“虽然80多岁了,但是我母亲胃口特别好,她爱喝汤,像鸡蛋汤、疙瘩汤什么的,过几天就得给她做上一锅,她还爱吃各种硬的食物,虽然早没牙了,但她每次都用硬硬的牙花子吃脆脆的烧饼或者黄瓜,还吃得津津有味。”
尽量让每顿饭都合乎老人的胃口,成为王成然每天关注的重要事情之一。
由于半身不遂,老母亲只能拄着拐杖或者坐在轮椅上活动,大小便必须在人辅助下才能完成,为了让老母亲大小便更舒适方便,王成然专门给母亲买了“坐便椅”:每次老母亲需要大小便时,王成然就将母亲抱到中空的座椅上,座椅下面放着便桶,母亲大小便完,王成然就把便桶拿出去,冲洗干净。
每次大便完,王成然都会打一盆温水来,放到母亲臀部底下,他扶着母亲,手脚还利索的母亲会自己清洗干净。
夏季天气炎热,老人躺着容易出汗,王成然就一天好几遍的,给母亲擦洗身体,换干净衣服、床单。
“我母亲是那种特别爱干净的人,虽然她下半身瘫痪了,但我绝不能让母亲生坐疮什么的,她老人家夏天喜欢穿秋裤,我常常一买就是五六条,哪条湿了,马上换上干净的,床单也是,要保持干干净净。”
和老伴一起
为老母抠大便
“你知道吗,看着80多岁的老母亲,因为大便拉不下来,脸憋得通红,我心里也特别难过。”
每到这时候,王成然就开始和老伴分工合作为老母亲“抠大便”:一个人抱着老人的头和身子,另一个人,戴上一次性手套,慢慢探进老人肛门,用手一点点将大便抠出来,抠完大便后,再帮老人将下体擦洗干净。
4年后,灾难再次袭来,王成然的老母亲一次拄拐杖在屋里转悠时,不小心摔倒了,摔的这一跤,让老人的股骨头裂了,此后老人一躺着腿就疼,只能坐着,而且24小时离不了人。
为了让老人坐着舒服点儿,王成然用布将褥子系成了四四方方的包袱,分别在老人的后面、左边、右边各放一摞,这样晚上老人往哪边斜歪着睡,都不会摔倒,怕老人往前倒,王成然就在老人的面前放了一个小桌子,小桌子上放了枕头,这样老人向前倒了也不会磕到。
这会儿王成然已经不种地,开始上班,还好他是上12小时,歇36小时,他上班的时候,他的姐姐和妹妹会轮流过来照顾母亲,他下班后,则由他照顾母亲,为了更好地照顾母亲,他在母亲床边一米处放了一张床,他就睡在那张床上,这样老母亲一出声,他就能听到。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王成然和老伴在给母亲抠大便的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果老母亲几天没排大便了,最多第三天,王成然就开始给母亲吃便通,在抠大便时挤上点开塞露。很多时候,老母亲就顺畅地把大便排下来了,如果还排不下来,王成然再戴上手套去抠,这时候抠的话会容易很多,老母亲也不用太难受,不会把肛门撑破。
10年来
他没睡过一个囫囵觉
10年间照顾母亲,对王成然来说,最辛苦的是晚上,10年来,他从来没睡过一个囫囵觉,一个晚上,最多能连着睡一个小时。
“她身上不舒服,觉也少,有时候20分钟,有时候半小时,母亲就睡了一觉了,晚上夜长,她老感觉要尿尿,常常是刚尿过没多久,她又‘大群’、‘大群’地叫我,说想尿尿。晚上多的时候能尿10多次。”
10年里,母亲住的屋里,晚上就没关过灯,王成然知道老人身上不舒服,觉又少,漫漫长夜很难熬,就给母亲备了很多她爱吃的零食:汉堡、蛋挞、虾条等。
“母亲很体谅我,只要不是大小便,她晚上就不叫我,自个儿在那里吃个零食什么的。帮她抠大便时,她也会说麻烦我们了,看着她那不好意思的表情,我很心疼,母亲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我只是做了一点而已啊。”
每次母亲一说难受,王成然就从五楼把母亲背到一楼,然后把母亲放轮椅上,送母亲去医院,有时候一住院就是十天半个月,王成然和姐姐妹妹就轮流在医院照顾她。
亲情孝道
在大家庭里深深扎根
“我母亲年轻的时候吃了很多苦。”提到往事,王成然的眼圈又红了。
王成然的父亲脾气暴躁,性子和顺的母亲就不免受了很多气,在文革中,因为爷爷的“富农”出身,王成然的家庭受到了牵连,父亲常年在外,王成然的母亲,就独自抚养着王成然和他的姐姐、妹妹三个孩子。
“那会儿家里穷,我们三个要上学,家里还要种地,母亲就那么勇敢地把养家的重任都承担了起来,她脾气很好,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儿多母受苦啊。”
王成然的母亲喜欢跟他讲过去发生的事情,经常讲到王成然两三岁时,到房后面的鱼池边玩,老母亲着急找他的事。往往说到这些旧事母子俩都会暖暖地相视一笑。
知道老人喜欢孩子,王成然和老伴就经常发动孩子们来看母亲,被母亲带大的女儿,更是一休息就来看望奶奶。
让王成然欣慰的是,女儿也会给奶奶抠大便,清洗下体,完全没有年轻人常有的嫌弃表情,“孝道”让一家人相敬相爱,和睦的家庭气氛,反过来又给母亲带来了祥和的生活环境。老母亲在世时,在王成然姊妹三个的示范下,儿孙们对母亲也是极为孝顺。
母亲走了,没有受病痛的折磨,而且还是这个街道活得年龄最大的老人。老人走得很安详,王成然和家人也很踏实。如今,亲情孝道已在这个大家庭里深深扎根,让家里充满了温馨和爱。
□本报记者 余翠平
疗养
退休赋闲整五年,
疑似社会失关联。
玉桥街道好领导,
平谷疗养排在前。
体育健身又娱乐,
好吃好喝似过年。
新结很多好朋友,
使人忘返又流连。
张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