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2015-11-14
作者:
来源:
高血压吃药不见效
查查肾上腺
□本报记者 黄葵 文/图
紧张的工作节奏、不健康的饮食方式、沉重的心理压力,在这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受到高血压的困扰。但是,却有这样一部分高血压患者,即便是遵医嘱规范服用降压药,血压仍然居高不下。这究竟是何缘故呢?北京安贞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北京健康科普专家姜永光告诉记者,这部分高血压患者病因很可能是由肾上腺疾病引起的,它占高血压患者的10%。
本期嘉宾
姜永光
北京安贞医院泌尿外科主任
30出头“血压高”
原来是肾惹的祸
采访中,姜永光举了这样一个病例:年仅30岁的姚先生10年前因头晕、头痛在某医院就诊,医生断定姚先生患的是“高血压病”。他怎么也不相信,从没有家族遗传迹象,年纪轻轻的就得了高血压?
尽管他坚持服药,但血压高的症状并未得到根本缓解。他只好继续加大药量,频繁更换降压药。吃药时,血压降下来了,但降压药对肌无力等其它症状却无效,药一停,血压又高起来了。如此反反复复,姚先生对治疗失去了信心,只能靠服降压药减轻高血压所带来的头晕头痛等症状。
不久,姚先生的病情加重,到市医院检查,医生发现他的血钾偏低,怀疑姚先生得的病并非“高血压病”。果然,经CT检查,姚先生的右侧肾上腺有一占位性病变,初步诊断为肾上腺腺瘤,必须手术切除,才能使他的血压、肌无力、低血钾等症状彻底缓解。起初,姚先生对医生的诊断还将信将疑,难道自己吃了那么多的降压药都吃错了吗?然而当他顺利做完手术,成功切除肾上腺腺瘤时,他不得不佩服医生的“慧眼”和“巧手”了,尤其是术后,血压降下来了,他完全信服了。
原发疾病治好后
肾上腺源性高血压就会消失
姜永光说,姚先生所得的高血压,其实为继发性高血压且来源于肾上腺疾病,它与原发性高血压不同。原发性高血压大多与家族遗传、肥胖、饮食,如高脂肪、高蛋白饮食、运动少、吸烟、职业等因素有关,多发年龄为40-50岁左右;而继发性高血压比较常见的是由某些内分泌系统的疾病,如肾上腺皮质肿瘤、髓质肿瘤及肾动脉狭窄、原发性血管炎等引起,症状表现为血压高、肌无力、低血钾等。
姜永光表示,对于来源于肾上腺疾病的高血压,我们称之为肾上腺源性高血压,以往一直认为其较为少见。随着对肾上腺疾病认识的深入和诊断技术的进步,目前,肾上腺源性高血压已被认为是导致继发性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国内一项研究显示:在1001例内分泌科住院的高血压患者中,65.4%为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肾上腺源性高血压占81.78%,是继发性高血压的主要元凶,并且认为肾上腺出现疾病时可大量分泌盐皮质激素、儿茶酚胺或糖皮质激素,因而是继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罪犯器官”。
姜永光表示,引起肾上腺源性高血压的疾病主要包括肾上腺皮质来源的皮质醇增多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髓质来源的嗜铬细胞瘤。肾上腺源性高血压多为暂时的,在原发的疾病治疗好了以后,高血压就会慢慢消失。因此,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身体出现不适
切忌盲目“对症”吃药
姜永光提醒广大高血压患者,如果很年轻就得了高血压,吃药血压控制不理想,血压波动大,血糖不正常,出现突然晕倒、走路无力和低钾症状,就需要尽早到正规医院找专科医生明确病因,切不可盲目“对症”吃药,治标不治本。
目前,肾上腺源性高血压,尤其是影像学检查可见的肿瘤性疾病,外科手术治疗为首选。随着微创外科的蓬勃发展,腹腔镜手术已成为大多数肾上腺肿瘤治疗的标准术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