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劳动者周末 > 正文

养生

2015-10-31 作者: 来源:

  中西医各有所长
  究竟哪些病
  更适合看中医?
  □孟祥兆
  中医和西医可谓各有所长,如果盲目地只认准一种疗法,就有可能耽误病情。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一生病就犯了难:我是该看西医呢还是该看中医呢?下面就让权威专家为你解答一下“究竟哪些病适合看中医”。
  本期嘉宾
  李晓君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
  过敏性疾病
  湿疹、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一般属于免疫功能紊乱。由于免疫系统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用西药很难找到针对性,往往只能抑制免疫功能,停药后容易反复。而中医是跳出局部从整体来调节,认为过敏是由于正气相对不足,邪气入侵造成的,治疗无非是辅助正气,排出邪气,简单治疗即收到良好的效果。
  妇科疾病
  妇科疾病常属于激素分泌紊乱,如果单纯调节某种激素,不但不好掌控剂量,还容易引发体内一系列激素变化。 中医从整体调节妇科也是一门强项。中医认为,妇科疾病大多是体内有瘀滞或血虚,采取疏肝补肾、养血活血等方法,效果很好。
  脾胃病
  如慢性胃炎、腹胀便溏等,一般病程较长,机理比较复杂。西药多为单成分,不如中药个体化治疗(一人一方)更容易贴近病情。中医认为脾主升,胃主降,用中药帮助调节脾胃升降,必要时配合疏肝,能很好地调节消化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西医对治疗感冒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手段。如果是细菌造成的,可以用抗生素;如果是病毒性感染,基本上就靠等了。但如果用中药辨证治疗,可能一两天就会痊愈。 另外,咳嗽、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等疾病也适合中医治疗,可以避免使用抗生素。
  复杂慢性病
  如慢性肾炎、风湿病、中风后遗症、肿瘤等,西医可能会采取激素治疗,有一定的副作用。中医通过辨证选方,喝汤药或扎针灸,效果不错,对肝肾功能的损害也小,肿瘤患者配合内服中药还可以缓解化疗的毒副作用。
  非器质性疾病
  有些人平时容易出现疲劳乏力、精力不足、头晕目眩、口臭、便秘等症状,虽然精神上很不舒服,但是经西医化验、拍片检查却发现不了明显的器质性异常,这些也是中医擅长的领域,可以针对这些症状选药,做到提早治疗,防止病情加重。
  看中医前有6个不要
  为了不影响医生的判断,在看中医前要注意以下六点。
  不要化妆
  “望诊”对诊断非常重要,一定要让中医师看到你的“本来面目”。  
  不要吃容易染舌苔的食物或药物
  牛奶、花生等含脂肪多的食品容易使你的舌苔变得白腻;杨梅、乌梅等,容易使舌苔变黑;咖啡、橘子以及维生素B2等,可能使舌苔变黄;就诊前刚喝热饮,可使舌质变红。 
  不要使用或食用气味浓烈的东西
  不要使用气味浓烈的香水或护肤品;不要吃气味浓烈的食物,如葱、蒜等,以免影响闻诊的准确性。 
  不做剧烈运动
  脉诊是中医诊病的重要手段,就诊前应尽量保持心情平静,避免情绪急躁和剧烈运动等因素,对诊断造成影响。
  不要频繁更换医生
  很多疾病的治疗需要一定时间,而频繁更换医生只会造成治疗的重复。一般的慢性疾病,如果治疗1—2个月后仍无明显效果,可以考虑另选大夫。 
  不要沿用过去的处方或别人的处方
  中医在诊病治病过程中,非常重视个体的体质差异,患病的原因、时间、表现不同,方药都会不同。除非医生允许,请不要沿用以前的处方,或他人处方。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