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劳动者周末 > 正文

图评

2015-09-12 作者: 来源:

  【周末图评】
  从中小学教师评职称
  不再唯论文说起
  □辛望/文
  大学里评教授职称是需要交论文的,当然必须是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这一点大部分人都能理解。
  但中小学教师要评个职称,也得交学术论文,而且必须是发表过的,这一点就让人难以理解了。
  来自基层的中小学老师痛切地说:以前,辛辛苦苦教了一辈子书,结果到了评职称时,还要四处求爷爷告奶奶,甚至花钱发表论文。这样折腾下来,人都瘦了一圈,看着那些通过各种渠道弄回来的论文、成果,觉得挺没意思的。光站讲台,没有交论文,再优秀再努力也是白忙?写论文难,难于上青天!
  写论文难,发表论文更难。就是这么一篇职称论文,让多少一线中小学教师吃尽了苦头。有学者甚至提出,这种以论文决定职称的方式,比当年的八股取士祸害更深。
  值得庆幸的是,这一条陋规如今有松动的消息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其中专门指出,修订评价标准,注重师德、实绩和实践经历,改变过分强调论文、学历倾向。
  看到这条消息,不知多少在基层耕耘的中小学教师,为之流下热泪。
  基层教师评职称要拼论文,这种规定在全世界恐怕都是咱们独家的门规。谁都知道,中小学教师好不好,关键要看教书育人的实绩,一篇论文能看出什么门道来?更何况数以千万计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论文,有几篇有学术含金量的?谁心里不明白。 但令人不解的是,这样的陋规硬是坚韧不拔地实行了30多年。让人不禁喟叹,在中国,改革真的很难!
  无独有偶的是,在职称评定问题上,凡评职称必考外语这一条,至今仍未见有松动。
  新华社的文章指出,英语与我国大多数实际岗位的关系不大,是典型的“阑尾”。不少干得很出色的一线专业技能人才,仅仅因为英文通不过职称考试,就无法晋升职称,说明这个“阑尾”已经严重发炎了,可就是无人去把它割掉。
  在一个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国家急需各类人才脱颖而出,让方方面面的人才迸发各自的创造力。一切阻碍人才成长和发展的措施,都应该被清理。职称论文和职称英语,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阻碍人才成长进步的“炎症”,现在的确到了该动手术的时候了。或许有人会说,没有规矩难成方圆。要是国家部委取消了这些看起来没用的“硬杠杠”,那些晋级的职称很可能降低其含金量。对此,更加正确的思维方式是,把关人才的优劣,最核心的标准还是实践。套用一句哲言,实践才是评定职称的唯一标准。当前,正在推行的评聘分开政策其实也能解决不少问题。是不是该为某人晋级职称,决定权还是交给用人单位比较靠谱些。
 
  【图闻点评】
  ■本期点评 雨山
  钱塘江“鬼王潮”来袭
  游客爬杆躲避
  9月2日消息,杭州钱塘江珊瑚沙水库段,凶猛的“鬼王潮”冲上岸来,游客纷纷躲闪,一名机智的游客爬上了路标杆躲避潮水。
  点评:没有一点点防备,潮水就这样来了,这位游客身手虽然敏捷,但为了安全,以后还是离潮水远点吧。
 
  高校新生入学
  扫码找“家”
  9月1日,沈阳,某高校迎来2015年新生入学的日子,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该校将各班级的二维码统一悬挂在学校的显要位置,新生只要拿出手机按照自己的专业轻轻一扫,便可以加入所在班级的微信群,新生有什么需求可以通过微信群交流,极大的方便了新生找到“家”。
  点评:新生入学,兴奋之余可能还有茫然,这下好了,手机一扫,立马就找到组织了!
 
  武汉42岁大叔
  考回母校再当新生
  武汉某高校迎来了一名“大叔级”新生王红爱,他在来报到的前3天刚过完42岁生日。“这是我第二次来这所学校当新生了,上次是2009年。”来自湖北的王红爱说起曾经的经历,他称毕业后进入一家金融机构上班,因不习惯单位人情世故等原因而一次又一次考学。
  点评:看不惯单位的人情世故辞职?还是为了校园的宁静与纯洁?抑或更有别的追求。反正这位大叔的路走的挺别致。
 
  “爱情隧道”拍照
  逼停火车
  在南京江宁“爱情隧道”上,一列火车驶来,车灯闪烁。就在车头前,一名女孩不躲不闪,守在轨道中央,正对着行驶而来的火车拍照。这惊险的一幕被网友“@李小傲1995”拍到。近日,“@李小傲1995”将这组照片上传网络,引发热议。网友在指责女孩的同时,也质疑“@李小傲1995”:为何拍照却不上前阻止?
  点评:爱情隧道虽然浪漫,但为了拍照而逼停火车,就不是浪漫,而是任性了!别为了你相机里的美景,就把安全忘到脑后!
 
  巴西六旬男子
  斗歹徒救人质遭枪杀
  近日,巴西圣保罗教堂前发生了一起持枪歹徒劫持人质事件,目击者拍摄的视频记录了全过程。就在歹徒将人质踩在脚下似乎要予以枪杀时,一位蓝衣大叔从人群中冲上台阶,奋不顾身与歹徒扭打在一起。人质因这位大叔的英勇举动而脱险,歹徒随后被警方乱枪击毙,遗憾的是,这位大叔也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点评:勇敢的大叔,凶恶的歹徒,英雄就是关键时候能挺身而出的人!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