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2015-09-12
作者:
来源:
【教师篇】
教师,您的教学在课堂,成就却是在祖国的四面八方,建设着祖国的明天。您的岗位永不调换,足迹却遍布四方,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唯有这光辉的名字才像大海一样丰富。
宋靖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镜头记录我和学生一起创作成长
□本报记者 阎义
记者见到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宋靖时,她刚从外地回来。她对记者说:“这个暑假基本上在外地度过的。我带着6名学生行走了几个地方,拍摄了不少照片。 从1989年在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留校任教至今,镜头记录了我和学生一起成长的岁月。”
谈到26年的从教经历,宋靖坦言,自己曾经走过一段弯路。宋靖任教之后,在教学之余,参加了一些电影、广告的拍摄,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她说:“拍摄电影和广告总觉得这些作品都是别人的,而不是自己的。什么时候才能有自己的作品呢?”她发现拍摄照片是自己的,才是属于自己的作品。她知道,自己有这方面的积淀。
这厚厚的积淀是从哪里来的呢?宋靖说:“我留校后,担任了90班班主任和图片摄影教学。”宋靖当学生的时候,学的是电影摄影,有了摄影基础,看过的图片也是电影胶片,学习了半年的暗房技术。宋靖摸过的相机也是学校的海鸥DF,但具体的照片类型、题材没有全面的学习。让她教图片摄影真是勉为其难。宋靖说:“当时,电影学院根本没有图片摄影,我对图片摄影都没有概念,不知道还有图片摄影。”宋靖被定位在教图片摄影专业后,就开始留心看图片摄影,知道缺少什么,应该学什么。她的朋友带来国外的杂志、广告。她看到国外的纪实摄影,使大开眼界。宋靖说:“我被那种极具说明力的瞬间给打动了,我发现,这才是我喜欢的图片。这些图片源于生活,又具代表性。我才知道照片还可以这样拍,这种拍才是我最愿意表达的对生活一种看法和手段。”从此,宋靖循着这条路走了下来,开创了属于自己,并且属于中国的纪实摄影。她也把纪实摄影灌输给了自己的历届学生。
宋靖根据教程,把社会实践放在了重要的位置,每年都带领着学生到外地实践。她让学生把镜头对准了生活。她说:“在教学的同时,让处在宝塔尖的学生走向社会,也是让他们了解社会、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知道自己今后承担的社会责任。”在2000年,宋靖为配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策划并发起“关注西北、表现西北”拍摄计划,历时5年。5年间,宋靖带领学生奔赴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的南疆、河西走廊等西北广袤的大地,深入西北的各族人民中间,用镜头记录风土人情。宋靖和学生带着无数的作品,举办师生摄影作品展,产生了巨大的轰动。宋靖师生摄影作品还参加了许多国内外的摄影展,有的作品被企业和个人收藏。宋靖说:“我们今年制定了十三五规划,准备建立1+5战略。‘1’就是举办‘金驹奖’世界大学生摄影大展,参展的作品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学生。通过这个平台,让我的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5’就是建立东南西北中的摄影基地。今年3月24日,我们在中蒙边界的阿尔山三角山边防哨所建立了北部摄影基地。这是我们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全面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哨所的官兵和在校就读的学生同为18、19岁。但哨所官兵长期受共产主义教育,有着更高的政治觉悟和精神境界。通过这个基地,用驻守边防同龄人的事迹感召学生。让学生珍惜在校学习机会,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增强爱国主义意识。”
宋靖在取得教学方面的成绩之外,自己也有收获。她将自己多年的摄影作品,汇聚成《行走中国——宋靖摄影作品集》。目前,她正计划出版《行走世界——宋靖摄影作品集》。“每一幅摄影作品背后都凝结着我和学生深厚情谊。”宋靖说。
钱珍
北京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教师
教学生知识,更要帮学生健康成长
□本报记者 陈曦
“我觉得做老师,教会学生们知识是一方面,另外一个方面还要帮助学生们成长。”来自北京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的小学教师钱珍说。
活泼、开朗的钱珍,是一位年轻的数学老师。因为自己上学的时候遇到过很多好老师,看到他们在课堂上讲课,口若悬河,非常潇洒,所以就对教师这个职业充满了向往。“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一位教语文的初中老师。虽然我们的老师都很平凡,但是他们讲课都很厉害,几句话,就能切中要害,给学生们讲明白。每次他上完课,黑板上就是一幅画,让人感觉讲课也是一门艺术。现在想来,这与他们辛勤备课有很大关系。”
最初,钱珍对于教师这个行业是一种朦胧的向往,直到她读了师专,亲身接触了教育心理学、教学法等,才清楚的知道了作为教师,身上所肩负的责任。从学校毕业后,她先是到当地的学校教书,工作之余,又自学了大专和本科。为了充实自己,积累更多的经验,又到北京师范大学进修。
“每个学生的性格是不一样的,所以也要用不一样的教育方法。”钱珍介绍说,“我曾经教过一个孩子,可能因为他来自单亲家庭,从小又跟着老人长大的缘故。他的性格有点敏感,有点偏激,很难与同学们相处,经常跟大家发生矛盾,甚至是冲突,班上很多同学都反映不喜欢他。”
有一次,钱珍刚到教室准备上课,发现那位学生在跟其他同学吵架。询问过班长才知道,原来上一节是体育课,大家活动比较多,感觉有点热,所以都想开空调,凉快凉快,但那位学生说自己不舒服,也不习惯吹空调,就是不让开,于是就跟大家吵了起来。
“那个孩子因为家庭状况的原因,平时就不太爱笑,如果他在学校里,再经常跟同学们闹矛盾,不开心,很影响他的健康成长。所以,我要想法子帮他学会与人相处。”钱珍说,她先是告诉同学们,老师身体也不舒服,希望同学们体谅。然后建议大家打开教室所有的窗户和门,让更多的自然风吹进来,一样能感到凉爽。
“同学们欣然同意了,我装作不经意地看了那个孩子一眼,他的目光里满是感激,他知道,我在帮他。”钱珍表示,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那位同学懂得了想与大家和平相处,就要互相包容和迁就。后来,他自己带了一件薄外套,教室开空调的时候,他就穿上,再没跟同学们为此争吵。
之后发生的一件事,更是让那位学生与同学们的关系发生了“质的飞跃”。钱珍告诉记者,其实,那位学生唱歌很好,正巧年级里有一个卡拉OK比赛,于是她让学生们都做准备,让大家PK,再评选出参赛代表。她告诉同学们,事关班级荣誉,一定要公平评选。虽然大家对那位同学平时的表现有点意见,但在大事上还比较理智,最后选那位同学作为班级代表参加了比赛。“我们其他同学还充当拉拉队,做了为他加油的牌子,就像演唱会上那样。最后,他还真的帮我们班拿到了第一名,班上的同学们都感到很光荣。我还把他演唱的视频发到网上,他的家长也很感谢。后来,他的性格变得开朗了,也能与同学们融洽相处了。”
钱珍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住宿学校,有一部分学生要寄宿。除了教学,钱珍还非常注重培养学生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会教他们叠被子、洗袜子,养成每天洗澡的好习惯等。每到有她晚自习的时候,下课后,也经常到宿舍转,与学生们聊天谈心。
“这份职业不轻松,而且责任很重,但是看到孩子们健康成长,我也得到了很多快乐。”钱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