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2015-09-12
作者:
来源:
胡秀珍
通州区第三中学教师
在给学生补课中
找自己教学遗漏点
□本报记者 李一然
初中二年级时,李香君所在的通州区第三中学物理老师叫胡秀珍。胡老师可能因为有口音的问题,除了在讲台上,很少说话。在讲台上时,为了让同学能听懂,她也尽量把公式和讲解过程都一一写在黑板上,不仅仅是讲讲说说,而不停地写着擦着,重复着讲解的内容,时不时地问同学们:“这块懂了吗?”直到同学们懂了。
一个月后,物理测验。李香君得了60多分。她没觉得多不好意思。“铃铃铃”,又是一堂物理课,只见胡老师红肿着眼睛走进了教室,依然鞠躬向大家问好,又开始在三尺讲台上不停地走着,在黑板上写写画画,只是脸上没有之前的神采奕奕了。
放学后,李香君回到舅妈家吃饭。同样在这所中学当老师的舅妈问李香君:“这次物理是不是才考了60多分?”李香君挺自豪地说:“嗯,我们班没几个及格的。”舅妈又问:“是老师教的不好,不认真吗?”李香君赶紧回答:“那倒不是,太详细太认真了,同学们都说胡老师太老土又不会讲笑话,所以都不太爱听”。舅妈当时就生气的批评李香君:“因为你们这些孩子不努力,物理成绩全年级倒数第一。胡老师在全体教师大会上被通报批评,让校长说的当场落泪。胡老师说她很努力的把每个细节都讲清楚,可不知为什么学生就是听不进去,就连科科都考过满分的好学生,才刚刚及格。说完,胡老师哭着跟校长保证会改正教学方法,把物理成绩提高上去。校长也下了通牒,如果全班物理成绩上不去,下次就直接开除。”李香君听了心里有些心疼这个平时不太喜欢的物理老师。舅妈告诉李香君:“物理老师说想给你补补课,通过补课找找她的教学遗漏点。”
随后的几天晚饭之后,李香君都去胡老师的家里去补课。其实,胡老师在北京没有家,住的就是学校的职工宿舍,屋子很狭小,吃饭、睡觉、备课都在这一间屋子里,一张桌子一张床就是全部家具了。在这里,李香君开始带着对老师的愧疚,认真地补习之前落下的课程。李香君时不时地提出她的问题,让老师改变自己的讲解方式。在物理课上,李香君也开始举手提问,积极配合老师。老师讲的也比以前有了动力和信心,还时不时的找点生活中的小故事来引出些物理小常识。同学们也都慢慢对物理产生了兴趣。
在第二次的物理测验成绩出来后,胡老师和李香君所在的初二五班皆大欢喜。李香君拿了年级第一,唯一的满分。全班成绩年级排第二,有了好成绩,老师脸上有了笑容,同学们也都兴趣更浓了。
后来胡老师在班上成立了物理兴趣小组,带着学生参加了少年宫和市区的很多比赛,取得了令学校满意的好成绩。
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郭晓飞
遇到困难总会想起
郭老师教我的励志篇
□京粮顺兴粮油公司 曹海松
她,澄澈的目光中闪烁着自信;她,动人的谈吐中散发着热情;她,甜美的微笑中流露着真诚。她,看似平凡文静,却是一位对教育事业有着远大抱负的热血女教师!她就是我大学时代的班主任,郭晓飞老师。
郭老师是一个很易于相处的人,与同学们都能够打成一片。下课或晚修时,她的身边总是围绕着一群学生问问题。在班里我的成绩一直都处于中游,这使我非常苦恼。后来我找了郭老师,并向她询问学习的技巧,通过她新颖而又易于实行的讲解,在加上我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我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这一切都得感谢老师对我的栽培。她没有优差生区别对待的概念,对每一个学生都用心教导,这一点我非常佩服,这可与学校的制度违背啊。
还记得那是大三的上半年,当我写好了一切的读书计划,准备着要拼尽全力学习时,可计划终究赶不上变化。一次篮球比赛,不小心我的腿受伤了,只能躺在床上,不巧的是因为受伤我也将失去实习的机会,这给我接下来的生活及学业,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因此我的成绩也开始下滑,腿伤和沉重的学业压得我喘不过气来。郭老师知道了我的情况后,主动来开解我,帮助我。利用周六日的休息时间给我补课,尽可能帮我多解决学习问题,就这样一补就是三个月,我的腿渐渐好了,成绩也有所回升,但是失去实习的苦楚还是让我无法释怀,郭老师发现我对实习一直念念不忘,便私下跟学校协商此事,希望可以增加一个实习名额,但结果却也是无可奈何。不过通过郭老师的各种询问,却带回来另外一个好消息,如果我愿意,下半年学校有2个参军的名额,可以给我留一个,听过后我瞬间热血沸腾。试想有哪个好男儿不想当兵报效祖国!就这样,在跟家里协商后,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在当兵的过程中,每当我遇到困难、苦楚时,我总会想起郭老师经常背诵的一段话:“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也正是这段话常常激励着我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
丰台铁一小退休教师
刘桂玲
对学生就像自己孩子一样
□本报记者 张江艳
范纪萍是丰台铁路机务段的职工,说起自己儿时的老师,他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在丰台铁一小上学时的班主任老师刘桂玲。刘老师对学生特别慈爱,除了上课时为学生传授知识,还非常关爱学生,对学生就像自己孩子一样,对学生们非常喜爱。
今年7月26日,范纪萍组织了丰台铁一小六年级六班小学同学聚会,这是他们分别43年后首次聚会,在聚会前夕,组委会的几名同学相约来到了多年不见的班主任老师刘桂玲家里。已经75岁高龄的她,已是满头白发,模样还是四十多年前的那样和蔼可亲。大家围坐在刘老师身边,时间仿佛又回到了童年,大家又回想起当年师生在一起的许多往事。
班里有个同学叫安宝林,是个淘气包,不管上什么课总是调皮捣乱。到了冬天,他的一双小手冻的通红,厉害的时候小手都给冻裂了。即使这样,那时候的家庭也很难为自己家的孩子买双手套。安宝林家条件也不好,冬天也没有手套可以戴。有一年,他的小手冻得特别厉害,冻裂的口子都流血了。刘老师看在眼里,疼在心头。第二天,刘老师像变戏法一样拿出一双厚厚的棉手套,她走到安宝林的座位亲手为他戴上。那个冬天,安宝林感受到了温暖也感受到了老师的关爱,一双手套也使他慢慢地变的懂事起来。四十多年后,安宝林依然记得这双温暖的手套,后悔当初不应该上课气刘老师。从那以后他再也不是以前那个淘气鬼了。
范纪萍记得,小学时班里大部分家庭的经济条件都不宽裕,身上穿的都是带补丁的衣服,一件衣服常常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身上穿的衣服也经常开线。当时,都是刘老师帮他们补衣服,像妈妈一般慈爱。在刘桂玲老师的书包里,常常装有针线包,她看到谁的衣服破了,开线了,她就给谁补上。
“记得有一次正要上学时,我妈妈看见我的衣服开线了,让我换件衣服再去上学,我说不用换,到了学校让我们刘老师帮我把衣服给缝上。放学回家时,看见我的衣服缝好了,我妈妈说,你们刘老师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啊。”现在,范纪萍经常和同学们去看刘老师,虽然时隔多年,和老师在一起时,他们心里总感到无比的亲切和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