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2015-08-01
作者:
来源:
高温易让人烦躁不安
专家支招
助您摆脱
情绪中暑
□红岩
连日的高温,稍稍一动就大汗淋淋,使得人们不仅觉得身体不舒服,而且非常的烦躁。对此,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专家张艳萍主任指出:有资料显示,正常人中约有16%的人在夏季会发生“情绪中暑”,尤其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气象条件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就明显增强,生理中暑和“情绪中暑”的比例都会急剧上升。
本期嘉宾
张艳萍
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专家
快来测一下
你是否“情绪中暑”
进入盛夏,许多人出现了情绪不稳,烦躁、易怒、心慌、不安,同时在身体上会伴有头胀痛、胸闷、心跳加速和睡眠不好等状况,这也有可能是高温天气诱发的情绪反应,而这种不良的情绪反应会给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带来一定的干扰。俗称为“情绪中暑”。人的情绪与外界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当遇到持续高温天气和外界大环境变化时,人体这一小环境受到的影响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一般来说,低温环境有利于人的精神稳定,一旦温度上升的变化幅度增大后,人体对外界的感觉、情绪、精神就会随之产生波动,不仅给人带来身体上的不适应,还会对人的心理和情绪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天气炎热,除了调理饮食、睡眠、运动等预防中暑外,还需注意预防“情绪中暑”。当您感觉有下列症状出现时,可能是出现了“情绪中暑”:
1、情绪烦躁。常会由于微不足道的小事,与家人或同事闹意见,而自己则觉得内心烘热,头脑糊涂,不能安下心来思考问题,经常丢三落四忘掉事情。
2、心境低落。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觉得日子过得没劲,对同事和家人缺乏热情,此种情况清晨稍好,下午变坏,晚上更甚。
3、行为古怪。坐立不安、爱发脾气,常会固执地重复一些生活中的简单动作。
通过双降温
摆脱“情绪中暑”
如何摆脱“情绪中暑”,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一是从生理角度进行物理降温;包括让房间通风,适时补充水分,充分休息,使自己置身于比较凉爽且通风良好的环境中。二是心理降温,主要通过放松心情,让心态静下来。不想情绪中暑,还须注意下面几点:
1、注意休息,调整饮食。在炎热的高温环境中,应尽可能地增加休息时间,并注意饮食调整,增加营养,重视夏季的养生之道。比如调整起居时间,及时补充水分和维生素,多吃开胃食品,避免吃过凉的食物,因贪食冷饮甚至是冰过的食物过多,不仅会冲淡胃液,而且还会刺激胃黏膜,频繁地饮用冷饮,吃起来虽然凉爽可口,但其会影响食欲不利消化,还会因过度刺激胃肠道黏膜,引起局部血管收缩,导致消化道缺血、缺氧,发生胃肠功能紊乱。
2、别过分贪凉。进入夏季以后,有许多人晚间喜欢在室外席地而睡,有的躺在过道通风处,有的卧在树下、墙根或其他风口处睡觉,也有的在室内睡觉时两边门窗全部打开,吹过堂风。凉风吹拂身体当时觉得是舒服痛快,也非常容易睡着,但醒来却常常会感到不适,全身肌肉发紧,关节酸痛,精神倦怠,甚至发生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更严重的是,有的人在大汗淋漓时躺在迎风处,就会发生面神经麻痹、口眼歪斜等疾病。就是平常休息,也不应在风道口。在空调间时间过长温度过低,使得皮肤冰凉,导致体内水分大量耗损,次日醒来,头昏脑涨,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有时还由于鼻腔过于干燥而发生鼻出血,或者发生感冒,甚至引起支气管炎、肺炎、肠胃炎等症。
3、遇事越要心平气和。天气热容易让人心烦意乱,这时可以听一段轻松的音乐,注意培养浪漫情绪,想像树林、蓝天、大海等令人凉爽的画面,让自己的意念遨游于山水之间,以忘却热浪袭击,降低心理热度。只要少想烦心的事,多想愉快的事,保持幽默愉快的心情,就可达到“心静自然凉”的境界。这句看似简单的字句当中却蕴涵了深刻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