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劳动者周末 > 正文

视窗

2015-07-11 作者: 来源:

  【周末图评】
  猝死
  的工作量
  □张光/文
  什么叫工作量?相信所有职场人都有这样一种认识:是你的岗位工作在相关部门评估后核定出来的工作标准。上至国家层面对各种行业提供的参考标准,下至各单位根据自家工作特点制定的具体标准。应该说在常态下,这些标准应该与劳动者的体能、智能相匹配。
  然而,当年仅43岁的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急诊科主任李晶于6月29日因心脏破裂猝死在医院办公室后。许多他的同事和社会上的同行把他的死与“工作压力”联系在了一起。离世前一天,李晶曾头昏乏力、四肢酸软,以为只是疲劳过度。谁也不曾想过,这“疲劳过度”最后导致了这样的悲剧。
  我们回顾一下李晶医生离世前的48小时:
  端午假期的6月21日、22日连续上班48小时;
  6月27日早上8时到28日早上8时,连续上班24小时;
  6月28日早上8时,与韦广莹交班,身体不适,托同事帮忙查房;
  6月29日上午11时,身体不适,头晕呕吐。打电话回医院说不能回来;
  6月29日傍晚6时30分,抢救无效离世。
  难道连续工作48小时是规定的工作量?应该不是。
  李晶的一位同事说,其实医院并不会强迫医生超时工作,但医者父母心,医生们总想钻研医术,多救几个病人,自己停不下来。这算是一种职业精神。与李晶共事15年的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副主任医师韦广莹说:“归根到底是人手缺乏,我真希望多些人来接班,多些人考医科,做医生。我也希望自己的付出有人尊重和理解。”这算是一种岗位需求与人员的不匹配问题,而“压力”大多是由此而生。
  在精神层面上,我们敬重在工作岗位上付出年仅43岁生命的李晶。但在劳动关系层面上,我们要深思超负荷工作量对职工的危害和摧残。我们的医院高层是否对假期医生减少病人增多有前期判断和预案?我们的工作程序管理中是否有对医生个人之间进行值班、加班和人员代班替换有控制?我们的教育系统是否也能够针对国内稀缺行业增加专业人才培养……?由此联想到某医院一台手术36个小时下来后,把一群医生累瘫在手术台旁,甚至联想到公交司机猝死事件连续发生的情况。唉!该仔细想想如何保证劳动者正常的工作量,那可关系到珍贵的生命!
 
  【图闻点评】
  ■本期点评:坷垃
  102岁抗战老兵回家
  7月2日,南充市路灯光透过窗帘洒在郑天付住的房间,这位102岁的抗战老兵,见到他离川时才几岁的妹妹,
  随着一声相隔了77年的呼唤:“哥,你终于回来了!”两位老人紧紧拽住双手。郑天付能如愿回乡,离不开川皖两地志愿者的接力。据南充民革关爱老兵志愿者团队主委程显权介绍,他们从2014年初开始寻找南充的抗战老兵,目前找到老兵120位,但一年多的时间里,已经有9位老兵离世,健在的还有111位。
  点评:抗战岁月里,有多少勇士弃小家顾国家啊。但时隔77年才回到故乡,有志愿者帮忙,也有落叶归根的宿愿。
 
  老太因股市大跌交易所晕倒
  被其他股民急救
  上证指数收于3912.77点,下跌3.48%;大盘一度重挫6%跌下3800点。浦东一营业大厅内,看着绿油油显示屏的宗阿姨突然出现头晕现象,在场的股民们立即拿出手中的保心丸实施急救。此次下跌,老人的70万跌去三分之二。
  点评:说实话这炒股的事情不提倡在老年人和精神脆弱的人当中推广,对时下的这代老人来说,不仅缺乏金融知识,这70万几乎就是自己养老的钱啊。
 
  3名少年登山欲征服大自然
  遇大雨夜困深山5小时
  湖北黄冈麻城三少年突发奇想,欲征服大自然,未曾想遭遇大雨夜困深山。民警、消防、村民联合搜救5个多小时,成功把三人救出。三人所处的峭壁,面积狭小,只能容纳六七个。峭壁上方是近90度的山坡,下方是悬崖,稍有不慎可能坠下深崖。救援人员从上方放下绳索,救援人员下去,把孩子系上绳索拉上来。4日凌晨,三人安全获救出山。
  点评:理想挺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小孩子们还应该是认识自然的阶段,远谈不上去征服自然。如此遇险,也给他人带来危险和麻烦。
 
  汽修老板每天为30名环卫工
  免费供早餐
  郑州一位汽车修理店的老板,从两年前的7月1日开始,每天为附近片区的30名环卫工人免费提供早餐。昨日上午,正好坚持了730天。“给环卫工提供早餐,不是心血来潮。看到人有困难,我就会尽力帮一把。”40岁出头的谭双有,有些腼腆,来自栾川农村的他,在郑州打拼10多年,对一线劳动者的辛苦深有体会。
  点评:虽然为环卫工人提供免费早餐的事情各地都有过,但坚持两年行此义举的事情却少见。一顿早餐或许花不了许多钱,但却把善举的精神传递给了社会。这位老板是打工出身,在他的眼里,可以看到“亲切”两个字。
 
  希腊老人取120欧退休金未果
  在银行外坐地痛哭
  7月3日,在实施资本管制后的希腊第二大城市塞萨洛尼基,乔治·查兹法提亚迪斯老人已经在三家银行门前排队想为妻子领取退休金,但是都无功而返。当他在第四家银行被告知他依然不能提取他的120欧元(约合人民币827元)时,老人实在承受不了,倒地痛哭。现年77岁的老人告诉记者他感到崩溃是因为“无法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国家陷入如此的不幸”。
  点评:哭到这份上,还不仅仅是为无助的自己,而是为无助的国家!可见国衰家必败的道理啊!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