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
体验五星青岛啤酒公司生产线现场
酿造一滴啤酒
要经历冰火两重天
□本报首席记者 阎义 文/摄
夏天已经来临,各餐馆的大排档里食客们边高谈阔论,边开怀畅饮着清凉爽口的啤酒。他们喝着啤酒,有人可能知道是酿造出来的,并不知道啤酒是怎么酿造出来的。近日,记者来到了北京五星青岛啤酒有限公司,体验了酿造啤酒的最主要的两个车间糖化车间和发酵车间,感受到近几十分钟,便从零上50℃到零上10℃的近40℃的温差,也就是从盛夏到初冬的季节。
糖化车间室内温度零上50℃
走进该公司,记者看到等待运载啤酒的大型货车已经排成了长队。库房里,一辆辆叉车搬运着一箱箱啤酒忙个不停。看到这个繁忙的场面,该公司党委书记马涛告诉记者,随着夏天的来临,啤酒生产也从淡季走向旺季,出库量从一天300多吨,增加到700多吨,最多一天出库量是1000多吨,以满足市场的需求。那么这啤酒是怎样酿造出来的呢?怀着这个好奇,记者在该公司工会副主席邹贵清的陪同下,走进了糖化车间。
记者采访这天室外温度零上28℃。可刚一走进糖化车间,记者就感觉温度在上升,爬山三层楼后,体力不支造成气喘吁吁,厂房温度上升则浑身冒汗。糖化车间工段长徐树忠对记者说:“这间厂房温度在零上50℃。”他指着五口大锅说:“大锅表面是零上70℃,大锅内的温度100多度。我们每天就是在这样的温度下工作,一年四季都穿着单衣。夏天出去后温差不大,冬季温差就大了。”记者摸了一下大锅表面,真烫。徐树忠说:“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仍然严格按照工艺流程投放生麦汁、大米、酒花再放熟麦汁。每一只锅有一只锅的作用。”记者看到,在这个厂房里单独盖了一间房,里面有电脑。酿造部部长助理唐双雨告诉记者,现在,我们都是电脑控制,什么时候投放料,电脑就会显示。记者通过观察镜看到,酿酒的料在大锅里翻滚着,不堪忍受着高温的煎熬。它们即将化成啤酒汁,流入到清凉世界。
发酵车间室内穿秋衣裤
记者随着邹贵清从零上50℃的高温车间出来倍感凉爽。从这个车间门走出,走进另一个车间门,又突然感觉到真凉爽,比室外还凉爽。邹贵清告诉记者,这是发酵车间。啤酒的材料经过煮后,一部分变成废料,一部分变成液体,就是最初的啤酒,通过管道流进了发酵车间。这个车间厂房的温度在零上10℃左右。发酵工段长唐洪文告诉记者,这个厂房温度低,工人夏天在这里工作要穿秋衣秋裤。今年57岁的李增福对记者说:“以前,这个车间温度更低,一年四季穿棉裤。现在经过技术改造,温度升高。”唐洪文说:“在我们这里有一句口号,叫做‘三分工艺,七分卫生’,食品安全是我们最大任务,因此,我们24小时都有人在搞卫生。”唐洪文让记者品尝了一点从大罐里流出的纯啤酒,凉爽味厚。
从这两个车间出来,感受的外面的温度最适合。但是,工人们为了能够让老百姓喝上清爽的啤酒,甘愿忍受着高温和低温的考验。邹贵清告诉记者,工会在夏天为高温车间的工人送清凉饮料,为低温车间的工人改善工作环境,使他们能够舒心地工作。
■主席日记
丰台区妇幼保健院工会主席彭飞
2014年11月1日
星期六
微风
经常搞这样的活动,
我们见面的机会就多
今天,工会组织登房山的上方山。这是几年来的第一次登山。参加的人员有在职职工和退休职工。由于各科室之间的职工不熟悉,在职职工和退休职工也不熟悉,所以在去的路上,利用长途坐车的空闲时间,让大家自我介绍了一番。随后,大家又做了一些小游戏。
到了上方山,为了体现团队的精神,大家自发地组成了几个团队,并且起了自己团队的名字,有的叫“超越”、有的叫“冲锋”、有的叫“必胜”。我们规定,某个人登上顶峰不能算是这个团队第一名,而是某个团队以整体团队登顶为第一名。一个队里有体质好的,也有体质差的。大家团结一心才能最终登顶。这就出现了,体质好的人帮助体质弱的人,大家齐心协力往顶峰攀登。我的身体比较弱,登了半截就登不上去了,只好败下阵来,同一些老同志和退休职工在一起,聊聊天。有的老职工说,我们之间见面的机会少,经常搞这样的活动,我们见面的机会就多,即使不往山上登,在山下溜达溜达,感觉也很舒服、痛快。大家在愉快的登山后回到院里。
通过这次登山,我感触颇多。一是培养了职工的团队精神,二是对职工的身体有好处。我们的职工大多数是坐在办公室里,有的职工患有颈椎病,经常开展这样的活动有利于职工治疗颈椎病。三是加强了职工之间、新老职工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比如:去的路上大家还不熟悉,回来的路上大家就畅所欲言了。我觉得也是应该多组织类似的集体活动,在紧张工作之余放松心情。
■职工日记
清华池足部诊疗师 贾天球
2015年5月15日 星期五
阴天
美国医生的守时值得我学习
今天,我接待了一位从美国来的老客户。这位老客户已经在我这里做足底按摩大约有四五年了。他每次到北京都要到我这里做足底,而且非常准时,每次来都是在下午两点半。他来8天,要做7次,来9天,要做8次。他告诉我,他在美国开了一家医疗机构,他本人是医生。但是,他的医疗机构没有足底按摩,所以,他慕名来找我,让我给他足底按摩。他说,自己的脾脏不好,在美国看过很多次都没有效果,听说中医治疗这种病挺有效的,到中国来试试。我给他足底按摩的是脾脏反应区,一次按摩50下,用五分钟。后来,他说,脾脏不适的反应减少了,效果很好。
我认为,中医的神奇是外国人都难以理解的,只是轻轻地按摩就能解决很多大问题。中医真是博大精深,让我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另外,中医也为中国人争了光,作为中国人很自豪,为我能给外国人看病,并且解除了他的病痛而自豪。我也感触到,每一个国家的人民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这位美国医生的虚心,放下所谓高贵的身段,向所谓不能登大雅之堂的足底按摩低头,是难能可贵的。这位美国医生的守时,比有的国人不守时来说,是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