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
直击绿化大赛冠军
北京植物园植物研究所樊金龙工作现场
新品种从他手中“嫁”出来
□本报记者 金海鸥
春天,是植物们长势最喜人的时候,也是北京植物园工作人员最忙碌的时候。记者看见,清晨,他们早早的来到植物园,围着园子转一圈,观察植物是否缺水,有无损伤枝条,并对植物进行修剪、嫁接、浇水、施肥。每个人都有专门负责的区域,而北京植物园植物研究所高级技师、2013年北京市绿化大赛第一名获得者樊金龙的主要工作就是进行植物的养护与繁殖。
坐在花盆上为植物嫁接
在北京植物园植物研究所并不大的实验苗圃里,一株株小苗青翠可人,生机勃勃。早上8点,记者见到了樊金龙。他正在苗圃检查植物生长情况。在巡视了一圈之后,他走到距离苗圃不远的一片丁香花前,挑挑拣拣地折了十几根枝条。“这是我们采种用的。趁着天还不太热,我们准备再嫁接一批,让花朵开得更好看。”樊金龙一边折枝,一边对记者说。
抱着折回来的十几根枝条,樊金龙来到一片光秃秃的砧木前,准备开始这一天的嫁接工作。他随手拿起田垄旁边的一个花盆,在上面铺上一层纸便坐了下来,好像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现在还不算太忙,所以有时间找个东西坐着。任务重的时候,我一天要嫁接几百棵苗子,为了赶时间,就直接坐在地上。更多的时候是蹲着干,这样速度快。一蹲半天,站起来腿都是麻的。”樊金龙说着,黝黑的脸上露出憨厚的笑。
嫁接一棵苗只需两分钟
在樊金龙前面,摆着两把刻刀和一把剪枝剪刀,这些是他最常用的嫁接工具,一把刀上还沾满了泥土。嫁接是一项技术活,需要掌控时间、温度、湿度等多个因素,哪方面条件不足都可能导致嫁接失败。樊金龙说:“一个时间段,有可能只有几天具备充足的嫁接条件,所以我们要争分夺秒,如果错过植物生长周期,这一年就错过了。”
在嫁接时,已经与植物打交道二十年的樊金龙,举手投足间依然小心翼翼,生怕出一点差错。他首先拿出较小的刻刀,对一根根铅笔芯粗细的枝条的一端进行削形,然后在砧木上削出一个切面,再把削的扁扁的小枝条插到砧木上,严丝合缝。塑料薄膜将接口紧密包裹起来,不留一点空气,以便让枝条与砧木更好地结合。一棵嫁接苗从削形到捆绑完成,整个过程只用了两分多钟。
每年为园区提供千余品种
不到半天时间,十余棵小苗便嫁接完成了,樊金龙长舒了一口气。除了日常的养护与嫁接工作之外,他和同事们还有一个重任,就是从国内外引进优良品种,并通过各种方法对这些新优植物进行特殊培育繁殖。“如果植物性状好的话,可以推广到北京植物园,甚至是全市的绿化工作。”樊金龙说,“每年,我们要为植物园提供1000多个新优品种,供游客观赏。以这棵粉花山碧桃为例,”樊金龙指着远处的一棵长满绿叶的树说,“原来我们只有白花山碧桃,后来大家就想,可不可以培育出其它颜色的?这个课题持续了十多年,终于研究出了粉花山碧桃。现在我们的团队又研究出了红花山碧桃。春天一到,各种花色相互交织开放,特别漂亮。”
对于樊金龙和他的同事们来说,能够让植物的品种更多、性状更好、花期更长,是他们最欣慰的事情。他们也在为这样的目标不断努力着。
■主席日记
德胜街道总工会主席陈洪祥
2015年1月26日
星期一
大风
老板对工会有意见找到我
今天,我刚进门,辖区内的一家公司的老板和这家公司工会主席就找上门来,让我帮助他们评判谁对谁错。
工会主席说,公司进行改制,更换了老板,制定了新规,让老员工全都下了岗。老板说,工会主席对新规定不满带着工会公章没打一声招呼就走人了。我首先批评了工会主席,有问题可以通过正常渠道反映问题,私自带走公章是不妥的,也是不对的,更是错误的。我向他讲解工会主席的职责、任务,应该如何去做。这位工会主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同意交回工会公章。
我又与老板谈了自己的看法,虽然企业改制,要有新规定新制度新要求,但是,老员工在企业工作了这么多年,对企业有感情、有贡献也有念想,作为新老板不能他们伤心、失望,不应把他们看作是累赘、包袱,要看到他们踏实、认真和为企业所做的贡献。我建议:老板留下老员工,不让其下岗,确保各项待遇不变。老板说,回去会考虑我的建议,调整方案,将老员工留了下来。但愿,他说到做到。
他俩走后,我在想,看来企业老板和基层工会主席,并没有盲目地将劳动争议诉诸到法律层面,而是先考虑到街道总工会,说明街道总工会在他们的心中还是有一定的地位。还有,这件事说明,春节之前还会出现类似这样的劳动争议,还有可能出现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应该引以为戒,走访企业了解情况,防患于未然。
■职工日记
丰台区公共文明引导员 吕淑月
2015年5月5日 星期二
晴
小伙子搀盲人让我感动
今天早上一上班就碰着让我感动的事儿,让我感动了一整天。
早上8点半的时候,我看见一个小伙子正搀着一位盲人,看他们挽着手,我还以为他们本来就是亲人,后来到了地铁闸门跟前儿后,听见盲人连声道谢,才知道他们并不认识,小伙子还挺热心,顿时我在心里就为这个小伙子竖起了大拇指,“小伙子,好样的!”
我平时在宋家庄地铁站做引导员,每天四个小时,都是早高峰和晚高峰的时间,尤其是宋家庄是一个交通枢纽站,每天来来往往的人流特别多,所以什么样的人都见了不少,但是现在仔细想想社会上还是好人多。
平时我见了需要帮助的人也会主动帮一把,见了盲人更不用说,见了不文明的行为,就上前劝阻。有时候碰上极个别的,不按顺序排队的,我上前制止他的不文明行为的时候,他不听,那时候我心里还挺堵的慌的,于是我就苦口婆心的劝阻;现在看到一个小伙子帮助一位盲人自己的心情畅快多了。
想想自己已经干这个工作两年多了,还挺喜欢干这个工作的,接车、送车,给不认识路的人指路,需要帮助的帮一把,有说不完的话,干不完的活儿,自己心里还挺乐呵。穿着工作服走在大街上,人们主动跟我打招呼,甭管问路,还是需要帮助,我心里美着呢,每天被那么多人需要,大家还都挺相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