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劳动者周末 > 正文

职场

2015-03-14 作者: 来源:劳动午报

  赵振岭:为“三问”手表的研制
  三个月内拆了十余次
  北京手表厂 技术中心主任 赵振岭
  □本报记者 王卓 文/摄
  28岁,职高毕业,在加入北京手表厂之前,毫无制表经验,赵振岭依靠着他认真细致的工作、刻苦钻研的态度和痴迷于手表事业的精神,已经成为了手表厂内最年轻的中层干部。他设计制造出的中国首只陀飞轮三问表和在世界上首创的“无极”三轴立体陀飞轮机芯,帮助他奠定了在中国手表行业的地位,可以说,目前的赵振岭已经是中国最年轻的钟表大师。
  空闲时间看书自学
  在刚刚毕业的时候,赵振岭并没进入钟表厂,而是在琢磨自己的小生意。那时他已经准备好开办一家修车铺进行创业。但最终他还是没有顶住家人的劝说,被介绍到了手表厂工作,那是在2004年,当时他18岁。
  进厂之后,年龄不大,工作经验不多的赵振岭被安排成为洗条纹工,每天的限额是600个。工作的内容很简单,每天他需要将机器压出来的半成品,用小刷子把依附在上面的毛茬儿给清洗一下,简单而重复。别人都是在手边放把刷子,洗完一件,伸手拿过刷子清扫。赵振岭觉得费时间,便在房顶上钉了钉子,将刷子挂在面前,抬手就能扫到。这个小创新,帮他每天都能超额完成200件。
  部门领导见识到他的发明之后,便觉得他脑瓜子比其他职工要灵活,而且年轻,学东西快,这样就把他放置到了数控车间,让他跟厂家的人学习数控机。赵振岭介绍说:“只要进行完编程,数控机就不用管了,这样给了我更多的时间进行对手表的钻研。”
  刚开始,赵振岭仅是拆拆闹钟,明白一些简单的钟表原理,之后他就找到厂内手表方面的老师,向他们请教沟通。赵振岭说:“当时在设计室工作的王忠老师给了我一本叫《精密计时仪器》的书,每天只要不怎么忙,我就看书,不懂就问他,一来二去,这本书也让我看明白了。”
  研究三问表,来来回回拆了十多次
  “三问表在国外得买好几百万,而国内却没有厂家能够生产,这次要轮到我们创造历史了。”师傅张又旭对赵振岭说。
  何为“三问”表,在使用者拉动发条之后,大大小小的零件通过相互工作,从而为使用者发出不同的声音,进行准确的报时。
  就像师傅说的,中国没有任何一家手表企业掌握三问技术,因此张师傅拿来的三问怀表便成为了赵振岭唯一的“救命稻草”。
  没有别的办法,只有拆才能学到其中的工作原理。就这样,三个月内,赵振岭不计其数的拆着这块三问怀表。他介绍说:“每一遍和每一遍拆的用意不一样,例如,第一遍拆要了解三问表的工作原理和零部件的相应位置;而第十遍拆便要精确到每个零件的工作细节。”
  在这样细致的研究之下,赵振岭和他的团队在一年半后,完成了对三问表的研发,参加了瑞士巴塞尔的钟表展。
 
  ■主席日记
  密云县果园街道总工会
  副主席  杨桂英
  2015年1月29日
  星期四
  晴
  心理服务志愿者终于有证儿了
  今天是个值得庆祝的日子,我们果园街道总工会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的42名志愿者都已拿到了心理健康辅导员资格证书,这对于我们每一名心理服务志愿者来说,都是十分珍贵的。
  一大早,我就迎来了来自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两名教授,他们是亲自来为我们的心理服务志愿者颁发证书的。事实上,自从2011年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就一直得到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大力支持,成立四年来,以傅教授、刘教授为首的多位专家多次来为我们授课,指导工作。
  回想起来,两年前我们接受了团中央委托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为我们培育心理辅导员队伍的任务,直到今天的颁证仪式,我们每一位志愿者都经过了2年的培训学习,70个小时的网上听课,作业,撰写论文最后通过考试才取得今天要颁发给我们的证书,这个证书不仅是对我们学习的检验,也是我们两年学习付出辛勤汗水的成果,此证将为我们今后工作打开又一个天地,我们将在这次学习的基础上服务更大更多的人群。
  我们将在做好我们日常工作的同时,认真打造“一居一室”。在不远的将来,在我们14个社区都将以“健康生活,从心开始”为理念,努力将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室建设成为:社区居民放松心情的乐园,传播健康的讲堂,心灵净化的氧吧,润心暖心的港湾,兴趣交流的平台,心理研究的基地。为居民,为需求者提高更好的服务,为融合社区、和睦家庭、和谐社会做出我们的贡献。
  □本报记者  王路曼  整理
 
  ■职工日记
  北京创奇互动科技有限公司
  行政专员 张岩
  2015年1月30日     星期五
  晴
  准备年会就是制造惊喜
  今天,终于忙完了公司年会,这着实可以让我大大地松上一口气了。回想起每个人收到礼物时兴奋的表情,我觉得自己超幸福。
  其实,我是个刚刚来到公司工作一个多月的新人,但企业的工作氛围让我觉得很舒服。还记得面试成功那一天,老板就把年会的工作布置给我,希望我能组织一场让每一名职工都能享受其中的年会。接到任务后的我很是兴奋,准备年会的工作虽然辛苦,但这却是一个制造惊喜的过程。
  公司一共20多名职工,都非常年轻,充满活力,为了给大家准备时下流行的小礼物,我也费了不少功夫,最终自拍神器,懒人手机架,电子秤,印有公司logo的名片夹、便携式餐具盒等礼物被我选定,其实,这都是一些有趣的小玩意儿,价格不贵,但深受广大上班族喜欢。
  为了让年会的气氛更加活跃,我也筹划设定了小游戏——交换礼物,游戏要求每一位职工在年会前精心准备一份礼物,在年会中,抽签进行互换,因为不知道自己准备的礼物即将送给谁,也不知道会收到什么样的礼物,这个环节让很多职工都兴奋不已。
  其实,说到年会上最大的惊喜,还是来自老板,他为每位职工都准备了一台iPad mini,现场发放。年会上的惊喜,都是对职工一年来辛苦工作的一种鼓励,也是对新一年工作开始前的一种激励。希望大家能与企业一起,不断发展壮大。
  □本报记者  王路曼  整理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